2006年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 2008-01-22 15:45
字号: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对2006年全年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市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06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

  (一)根据国家配套政策,进一步梳理完善本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相关政策。(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强势企业、战略产品。(三)全面实施“部市合作”项目,积极承接国家中长期及“十一五”规划的新布局项目。(四)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积极推进实施《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型中介服务业发展,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一)编制完成《上海市循环经济白皮书》。(二)落实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基地建设等措施,健全能源储备体系,确保能源安全。(三)落实本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若干意见,全面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三、加大金融集聚和创新力度,扎实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一)加大力度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或业务营运中心。(二)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推动金融体制机制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三)加强金融监管,配合中央监管部门研究落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对策措施,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一)实施《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二)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对已经开展的改革事项和具备条件启动的改革事项加大推进力度。(三)加强政策聚焦,进一步推进机构、功能、市场向浦东集聚。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一)按照节点目标,有序推进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二)基本完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启动第二批10个左右重点推进项目。(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吸引全国品牌和全球品牌,加大对老品牌重振雄风的扶持力度。(四)深化落实《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加快推动临港装备产业基地、长兴造船基地建设。(五)培育壮大船舶、航天航空、核电等战略产业,积极推进光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六、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世博会各项筹备工作

  (一)加快世博会园区动迁,妥善搞好居民动迁,积极推进单位动迁,确保完成腾地任务。(二)加快园区建设前期工作,推进世博会园区建设项目的前期立项,启动一批配套基础设施和部分主要(永久性)场馆的设计和建设。(三)深化世博会主题演绎,明确中国馆、主题馆等重点场馆的展示方案。(四)全面启动世博会招展招商,积极吸引重点国家、组织和企业参展办展。同时,尽快完善世博会园区后续利用规划。

  七、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一)基本完成本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深化完善国资国企管理体制,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进一步明确产权代表授权的方法和内容;建立和完善国资收益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国资监管制度全覆盖的体系框架。(三)基本完成控股公司多元化改革,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革。

  八、继续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发展现代化新郊区

  (一)深化细化“1966”城镇体系规划,并推动规划落地;进一步落实并深化试点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强分类指导。(二)突出重点,疏堵结合,做好依法拆除郊区农田违法违章建筑工作,研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三)创新机制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抓好100万亩设施粮田建设和3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四)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匹配的灌溉、防洪、除涝保障体系。(五)探索和扶持薄弱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九、进一步抓好扩大试点,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一)落实社区人口综合管理措施,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二)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推进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三)完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机制,提升“一门式”服务功能,新建、改建一批社区“一门式”服务机构。(四)整合利用社区资源,扩大社区协同和公众参与的力量。

  十、继续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旧区改造

  (一)加大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推进力度,按计划完成节点目标。(二)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做好后期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三)加快推进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和虹桥国际机场改造,启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四)积极推进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推进水源地规划论证和启动工作。(五)启动“十一五”规划明确的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工作。(六)建立和完善分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十一、继续推进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

  水平

  (一)继续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抓好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促进信息化在人口综合管理、交通排堵保畅等方面的应用,建成居住证信息系统。(二)完成市电子认证系统改建,建成政务外网协同办事平台,建设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三)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管理,建立和完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五)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规范完善公交市场秩序。(六)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和体制机制,建成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

  十二、以鼓励创业为重点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研究制定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本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抓好就业培训,为就业有困难人员建立个人职业培训补贴帐户,促进郊区农民非农就业。(二)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未纳入养老保障的老年群体保障问题;继续推进镇保,完善农保,扩大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三)逐步解决职工老年遗属的医疗和生活保障问题,逐步推出70岁以上老人、农村“五保户”、残疾人等未进医保人群的纳保办法。(四)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综合调研,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方向和任务,制定并实施有关改革方案。

  十三、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

  (一)研究确定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框架,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引导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二)落实《关于提高本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意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合作医疗基金的支持力度,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三)启动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和《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落实《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

  十四、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一)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政策;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推行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积极实施二期课改试验推广工作。(二)突出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内涵发展。(三)制定上海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

  十五、健全与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地区合作机制,加大对口帮扶力度,进一步做实服务全国工作

  (一)完善帮扶协作的长效机制,做好做实对口支援工作。

  (二)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做好苏浙沪地区海陆空交通联动发展和科技服务共享平台建设推进工作。(三)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十六、加强配合协调,精心做好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协办工作

  (一)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搞好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二)全力做好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协办工作,努力把本次峰会办成富有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的盛会。

  十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

  (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明确2006年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并抓好组织实施。(二)继续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下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三)推进“税收属地征管,地方税收分享”第三步财税体制改革,规范税收属地化征管,加强户管流动管理。(四)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研究制订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有关措施。(五)制定并实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六)以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做好与社会治安相关行业的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

分享: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