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1年3月31日) 2021-04-01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字号:

  人民日报: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当初建环城水系公园的考虑,以及现在的建设情况?

  赵惠琴:我们在环城水系公园建设中,最大的考虑是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宜居环境,强化河湖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功能、运动功能的复合利用,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创业空间”和“生活秀带”。

  具体来说就是三个目标。第一,还水于清。清淤拆违、截污纳管,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基础目标。

  第二,还水于民。主要着眼于打通河岸沿线绿化、公园,建设亲民为民的休闲、健身、娱乐和商业设施,实现让群众走得进绿、靠得近水、留得住乡愁的精神目标。推进城中村和老城厢改造12处,总面积1070亩,完成群众搬迁1300多户。拆除违法建筑2056处、25.3万平米,房屋征收补偿105处、13.8万平米。新建35处运动场地,新建骑行道26公里,步行道22公里,新建18座码头,新建17处市民驿站,新建27个公园广场。

  第三,还水于城。主要着眼于打造城市的生态宜居特色,尤其是江南水乡文化特色,实现城水相依、水城融合的城市特色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二期建设,围绕油墩港、淀浦河、西大盈港、上达河四条主干河道,构筑了内外圈全长43公里的环城水系公园。完成土地减量141亩,新建31座桥梁,新建43公里滨水绿道,新增1600亩绿地林地,新建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新增160亩水面,改造28公里河岸驳岸,修复了青溪知道书院、水城门等一批青浦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记忆。

  解放日报:“十四五”期间肯定是“五个新城”发展的重要时期,青浦新城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余旭峰:前一阶段我们制定了一个青浦新城“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行动方案。这份“行动方案”已经得到市政府的批准,这是“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建设的一个总的施工图,方案总体把青浦新城“十四五”期间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空间格局以及“十四五”重点建设的一些区域,都予以明确。并且提出一系列核心指标、任务清单,包括一系列重大项目,“十大工程”是里面的重中之重。

  比如三线换乘交通枢纽,对青浦非常的重要。通过这样的交通枢纽的建设带动整个青浦的发展能级上一个新的台阶。比如城市中央公园,我们将按照“最生态、最江南、最时尚”的标准进行建设,既可以让青浦的市民更好地共享这样一个生态空间,也能够为青浦新城建设打造一个亮点工程和网红打卡地。比如江南新天地,是立足青浦江南文化的底蕴和老城厢的风貌特点,集中打造一个3.2平方公里的区域,这个项目项目是我们“十四五”要重点推进的。

  对青浦来讲下一步主要是按照行动方案的要求,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力争在五大新城建设中能够率先启动,率先发力、率先见效。最近我们准备召开青浦新城推介大会,集中宣传推介青浦“十四五”的规划和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同时我们还准备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青浦新城建设的开发者联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青浦新城建设。

  上海电视台:青浦新城“十四五”期间“1+3”重点区域,目前规划设计开展情况如何,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程卫东:新城建设启动以来,我们新城办在区推进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下对全区的2035总规,特别是新城区域的总规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梳理出青浦新城在上一轮发展中的短板与问题,明确了青浦新城新一轮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规模,在此基础上谋划“十四五”期间的“1+3”重点区域。“1”是上达河两岸“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 “3”包括青浦老城厢及周边的“城市更新实践区(江南新天地)”,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青浦大道以西及三分荡地区的“未来新城样板区”,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内的“产业创新园区”,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

  “1+3”重点区域规划图

  目前,我们已经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规划和设计单位,如Sasaki、中规院、上规院和瑞安等团队分别进行这4个重点区域的总体城市设计。4月份,将基本完成城市设计的终期成果,8月份完成控详规划的调整工作。

  “江南新天地”规划图

  具体规划将主要围绕以下七个方面内容,深化细化各个领域行动,推进相关项目落地。

  一是规划功能融合、空间复合的新城格局。融入“双向开放”的区域格局,青浦新城规划形成“一心引领、三片示范、两带融城、水环串联”的总体格局。

  二是构建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以结构性蓝绿走廊为骨架,重点推进老通波塘、东大盈港、西大盈港、淀浦河等河道综合整治,突出棋盘式水网的沟通作用,链接青西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空间,锚固河湖交错、林带交织的新城生态格局。

  三是塑造人性化高品质的宜居空间,打造活力街区。做好滨水文章,持续推进蓝绿道建设和公园体系完善,打造人与自然密切互动的公园城市。传承水乡文脉和特色营城智慧,用共享风景串联公共活动,营建尺度宜人的城市空间。

  四是整体性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城市。推进综合管廊与地下设施信息化建设,促进基础设施韧性的系统化提升,增强电力、燃气等生命线系统的抗冲击和快速修复能力。

  五是强化对外便捷、对内便利的综合交通体系。整合“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三网,增进枢纽直连、站城融合。加快既有路网升级改造,构建“外环+内环+多射”的道路网体系,提升新城内部通达水平。同时,以基础设施供给与智慧管理促进出行结构优化、交通软环境改善,试点开通水上公交线路,促进交通的低碳集约化发展。

  六是做优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未来社区。按照优于中心城的标准制定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升社区服务集成化、便利化、智慧化程度。完善多功能的社区商业综合体建设,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配套水平与品质体验,打造全龄友好、活力共享的社区生活圈。

  七是系统规划新基建,加快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建设5G 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统筹布局通信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搭建基于CIM平台的“数字孪生城市”,拓展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运营、社区网格管理等各类智能化场景应用,助力精细化管理。

  规划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有信心经过努力,一个崭新的最现代的未来之城将展现在青浦人民面前。

  文汇报:我们都知道各个新城都已经经历了几轮的建设发展,那么青浦即将开启的新一轮规划建设中,“新”字体现在哪里?

  余旭峰:青浦新城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我们将积极践行最现代的理念、运用最前沿的技术、发展最先进的产业、打造最宜居的环境,着力深化智慧城市、低碳城市、韧性城市建设,进一步凸显青浦新城“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独特魅力。当前,着重要在五个“新”上下功夫。

  一是服务“新”格局。坚持把青浦新城放在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上来对标,更好服务全市发展格局。面向新城西翼,更好支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结合华为研发基地、西岑科创中心、江南水乡客厅建设,协同打造世界著名湖区;面向新城东翼,更好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结合虹桥商务区、上海市西软件信息园、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协同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二是交通“新”枢纽。建设青浦新城三线换乘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轨交2号线、17号线、13号线西延伸,实施G50、G15扩容提升,推进G318、北青公路拓宽,形成“三横两纵”高快速系统,完善与江南水乡客厅、大型通用机场的连接,打造面向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交通枢纽,为青浦新城建设成为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奠定基础。

  三是产业“新”高地。做强做优“五型经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青浦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引领,打造若干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若干个新的“千百亿”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积极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落地,加强与产业园区联动。

  四是生活“新”品质。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中山医院青浦院区落地,加快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建设,促进复旦医学园区和国际医疗中心落户。持续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加快提升“15分钟生活圈”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五是宜居“新”典范。坚持彰显特色,加强城市色彩、天际线、公共空间、建筑风貌、“第五立面”整体塑造,营建水绿交融、尺度宜人的品质空间,打造人水共生、低碳绿色的城市典范,将青浦新城建设成为“产城一体”“水城一体”“景城一体”“站城一体”的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

  新民晚报:刚刚介绍的行动方案涉及到方方面面,能不能讲讲青浦新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姜爱锋:青浦新城最大的特色就是蓝绿空间,也就是生态本底。一个蓝,就是青浦的水,青浦新城水网密布,“三横五纵九湖百河”,总体串联形成了约200公里的五大滨水环线,水面积占比约10%。

  “三横”是指上达河、新谊河、淀浦河。“五纵”是指油墩港、西大盈港、老通波塘、东大盈港、朱昆河。“九湖”是指香花湖、智慧湖、夏阳湖、青龙湖、盈湖、沁园湖、大淀湖、西洋淀、三分荡。“百河”是指新城范围内大大小小总共有两百多条河道。一个绿,就是青浦绿化,新城范围内森林和绿地面积25.5平方公里,占比约30%。蓝绿空间占比达青浦新城总面积的约40%(不含农田耕地)。

  2020年初,作为青浦新城量身定做的蓝绿空间示范工程,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西大盈港等21公里骨干河道沿线的环城水系公园全线贯通,串联起多样的滨水开放休闲空间与特色节点,成为市民共享、四季有景的活力水环。

  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的青浦新城,十四五期间,一是将推进上达河公园建设、环城水系三期建设等依水而建的滨水项目建设,打造“百步见绿,百米见水”的新城碧道,塑造“开窗有景、出门见绿”的人居品质,展现百河绕村镇、千桥卧清波的江南水乡韵味。二是推进特色化的水上交通日常化发展,规划建设多级水陆换乘枢纽,直接接入绿道和自行车道,建立水陆自由转换的交游系统。三是激发青浦古文化、水文化、江南文化底蕴,提供更多元的旅游产品,塑造全景化的滨水空间、分期开辟水上游径,开展水上运动、水上赛事。

  未来青浦新城将进一步发挥蓝绿空间的优势,进一步做好“人水合一”的文章,精心塑造水城融合、景城融合、江南风韵、美丽宜居、绿色智能的新城环境品质,打造传承江南文化基因的宜居水城。

  东方网:新城建设产业是基础,作为工业园区可以说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请问针对下一步发展有怎样的布局?

  陈晓荣:根据青浦新城总体规划,我们园区整体纳入青浦新城范围。作为新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业发展高地,我们将积极发挥青浦产业经济主力军、主阵地作用,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打造“城中有产、产依新城”的园区发展新格局。重点是围绕上海“3+6”高端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五大产业园”。

  一是打造综保区“五大中心”,提升“国际范”。重点促成宝能、东航GE、奥莱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聚集,打造集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和销售服务“五大中心”为一体的产业开放承载区。大力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打造以进口商品展示、订货、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特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二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汇聚“强磁场”。鼓励赛伦、辰光等一批园区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牵手联盟”,发展产业技术创新集群。主动对接大张江科创资源,加快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承接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品牌,着力打造面向长三角重要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三是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走廊,培育“智造家”。重点沿外青松公路两侧,以启迪国际科技城、哈工大人工智能产业园、爱仕达人工智能谷为代表,以“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双向突破,形成优质高效服务环境和融合共生的发展生态。

  四是打造高端电子信息基地,升级“数据云”。重点推进优刻得、大美时代、紫光宏茂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赋能企业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以“长三角数字干线”名园品牌,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园区转型承载区。

  五是打造氢能产业绿色生态,领跑“新动能”。目前已成功引进了中石化氢能总部、艾德曼核心动力系统电堆、重塑重卡整车等重点项目,率先在落户企业永恒力氢能叉车上实现应用场景零的突破,促成韵达第一台18吨氢能源货运车顺利下线。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中跑出园区新速度。以“抢先一步就是领先十步”的超前意识,围绕“一个站点、一辆重卡、一部叉车、一根链条”,逐步构建从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到氢能整车的氢能汽车全产业链,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氢能经济生态圈。

  新闻晨报:我们知道青浦新城将在产业融合上发力,刚才也提到新城未来的产业布局,在促进职住平衡打造生态宜居之城方面,青浦新城未来有怎样的建设推进,如何提升新城的吸引力?

  蒋家敏:青浦新城公司将全面对标“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和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城市新形象。具体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我们将着力提速兰生复旦、“红房子”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抓紧推动三甲医院尽快落地,积极推进长三角艺术中心、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等体现城市精神的亮点项目,并继续引进一批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同时,加快落实15分钟生活圈,着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短板问题,不断完善各类功能配套。

  二是着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我们将全面构建“一站两廊两环多射”的交通体系,积极推动青浦新城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加快实现三线换乘。同时,加快青浦大道、青安路隧道、华浦路上达河桥等既有路网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外青松公路新城段快速化改造及城区人行天桥、空中连廊等研究和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出行的便捷度和舒适度。

  三是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我们将紧密结合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青浦幸福社区建设的要求和任务,持续推进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城中村改造及安置房建设等一批民心工程,加快推进环城水系公园三期、四期以及上达河城市公园、海棠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蓝绿空间,彰显青浦新城“水绿交融”特色,使生态景观和绿色空间为百姓所共享,进一步提升新城的宜居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华社:刚刚介绍当中提到幸福社区,请问青浦是怎么定义“幸福社区”的,具体将怎么建设?

  赵惠琴:新时代青浦幸福社区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两核六化”。“两核”即以建设“安全、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和温暖港湾为核心理念,以提升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水平为核心战略;“六化”即推动社区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社区服务精准化共享化,社区发展精致化现代化。

  关于怎么推进,近期主要以线上线下两个社区中心平台为抓手,坚持统筹城乡社区,打造以社区中心为主体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和“15分钟生活圈”为单元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中期主要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为抓手,夯实区、街镇、社区三级治理网络,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自治的边界,理顺权责利的关系,巩固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其中,社区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推进社区运转模式去行政化、社区服务功能高集成化、社区生活方式泛智能化、社区干部队伍准职业化,强化“寓管理于服务,寓活力于发展”的理念。

  未来社区中心既是社区的综合管理中心,也是群众的公共活动空间,更是创新创业的平台。同时我们还会布局一个线上的超级社区中心,也就是“幸福云”,包括全自动办公系统、全要素管理系统、全景式服务系统、全民化共治系统,让社区的管理服务发展更聪明、更智慧,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遍天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