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打造“住所云”平台 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走上“快车道” 2021-12-24
字号:

  随着各项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市场主体“准入”审查中住所材料“繁复难简”的问题一直存在。徐汇区牢牢盯准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准营高效化”两个重要目标,结合区域实际不断创新、突破,依托数字化转型打造“住所云”平台,以部门协同为抓手,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在徐汇走上“快车道”。

  一、“住所云”一云观万家,便利化助力行天下

  主动对接,“一体一库”。通过主动对接全区商务楼宇、商业综合体、园区、沿街商铺等管理方,对产权证明、平面图、企业入驻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归集,统一汇入“住所云”,做到各类载体基础住所信息“一体一库”。

  入“云”便企,“一库通办”。“住所云”内楼宇的入驻企业,在办理市场监管领域各类证照时,无需重复提交已备案的基础住所证明材料,凭有效租赁合同即可办理注册登记,真正做到“一库通办”,为楼宇和入驻企业一同“减负”。

  互联互通,共享惠企。区市场监管局积极与区行政服务中心对接,并合力推动与公安部门、房管部门的工作联动,致力于将“住所云”打造成为全区住所信息的“数据中台”,实现资源共享、按需使用。基于该平台,企业在徐汇区办理120多个行政审批事项时,将无需提交“住所云”内的住所证明材料。

  层次有序,分类推进。聚焦宣传动员,依托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宣传“住所云”,扩大了政策知晓面,鼓励、吸引商务楼宇、园区等加入“住所云”。对接各街镇,将沿街商铺纳入了“住所云”管理,确定了各街镇重点道路名单。逐步试点推进,加强与商务楼宇、园区对接,按照“成熟一幢,扩大一幢”的原则,稳步推进。目前,港汇中心等34幢楼宇已入库管理,超过400家企业凭有效租赁合同完成登记。同时,依托各街镇及各市场监管所,推进每个街道5条重点路段纳入沿街商铺“住所云”。开始全面实施,依托各功能区、街镇及市场监管所,进一步提高商务楼宇、园区及沿街商铺的“住所云”入驻率,力争最终实现全覆盖。同时进一步推进“住所云”系统化建设,强化“住所云”在物业端、市场所、营商机构等端口的应用能力。

  “住所云”平台的搭建,为商务楼宇、园区、商业综合体、沿街商铺等基础住所证明材料建立了电子档案,通过住所(营业场所)基础材料的复用,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港汇中心等34幢楼宇已入库管理,400余家企业凭有效租赁合同完成登记。以前业主方需提供房产证、加盖公章,才能协助租户完成相关注册工作。现在有了‘住所云’,业主无需到交易中心、也不用开介绍信了。”群众的好口碑是对我们“住所云”最大的肯定。

图片1.png

  二、“一业一证”一证准营,综合许可便捷高效

  一是“两减”。一方面,实现减跑动。如原来开办超市,可能涉及办理食品经营许可、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药品零售经营许可、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消防许可等事项,申请人一般分别申请、分别办理。改革后可按照申请人需求,通过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合并办理,减少申请人跑动次数。另一方面,实现减时间。申请人只需一次提交一套材料,许可部门之间通过材料复用、内部流转,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二是“两增”。一方面,增效率。通过优化流程及提高独任审批当场办结事项比例,提升审批效率。另一方面,增便利。如,开办饭店需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公共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等,申请材料内容繁琐、填报字段重复率高,加之需在线下窗口办理,改革前至少需要28个工作日。“一业一证”改革对申请材料进行归并、对审批流程进行整合,申请人需填写的字段数量由165个减少到68个,重复信息字段填写数量减少了58.8%;需要提交的材料由20份减少为11份,材料减少比例达到45%,7个工作日即可开门营业。

  三是“两强”。一方面,强监管。切实加强各部门在审批、服务、监管各环节中的衔接,确保部门协同无缝隙、风险防范无死角。监管人员只需使用手机扫描“行业综合许可证”上的二维码,企业的所有许可信息就会实时显示在手机上,一目了然,既不打扰企业商铺的正常运行,又方便了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实现“一企一码一监管”。另一方面,强协同。通过全面铺开、各负其责、协同高效的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大抽查频次,强化信息共享、加强监管协作、提高监管效率,筑起更牢固的行业安全屏障。

  4月28日,5家企业取得徐汇区首批行业综合许可证,标志着徐汇区“一业一证”改革正式落地实施,央视财经、新华社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截至目前,累计核发537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进一步实现“照后减证”、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

  (来源:徐汇区审改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