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万人次打卡 深夜不乏借阅需求 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满月 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4-05-24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读者在和平书院·综合馆二楼阅读。.jpeg

读者在和平书院·综合馆二楼阅读。

祖孙一起前来办理读者证。 均 施晨露 摄.jpeg

祖孙一起前来办理读者证。 均 施晨露 摄

  记者 施晨露

  “小声一点,这里是图书馆。”昨天下午,一对祖孙走进和平书院·少儿馆,奶奶提醒着孙子。来到二楼,电梯门一开,一面弧形的书墙映入眼帘,祖孙俩同时轻轻发出一声惊叹。穿着汉服的小朋友站到书墙前,奶奶为他留影。待记者上下浏览一番后,又在综合馆服务台遇到这对祖孙正在办理读者证。

  此前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开馆的和平书院,由和平书院·综合馆、和平书院·少儿馆、和平艺术馆和已先行开放运营的和平书院·刊茶社及一个中心阅读绿地组成,这是上海首个24小时城市公园阅读集群。在和平公园5号出入口,综合馆和少儿馆分立两侧。其中,综合馆是以艺术人文为馆藏特色,生活与自然相融合的综合主题图书馆,一楼周二至周日24小时开放,二楼周二至周日9∶00至20∶00开放,每周一上午闭馆,13∶00开馆;少儿馆则是以自然科学为馆藏主题,以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儿童友好图书馆,开放时间与综合馆二楼一致。

  昨天,满月的和平书院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当天,和平书院馆藏文献总计8.2万余册,累计接待读者16.5万人次,实现图书借还超5.1万册次,新增借阅卡读者逾1800人次。当天发布的和平书院开馆首月阅读报告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综合馆到馆人次是少儿馆的1.78倍,而少儿馆的人均借书量则是综合馆的1.92倍。“这说明,成年人的阅读黏性更强,而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更深,转化潜力更大。未来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兴趣,增补书目。”虹口区图书馆副馆长翁凌红还提到一组对比,同为虹口区图书馆分馆,和平书院与曲阳分馆相比,前者到馆人次更多,后者人均借阅量更多,“这显现了公园图书馆的人群特点,有不少年轻人冲着新馆来打卡,也有很多没有明确阅读目的、偶尔走进来的市民”。

  和平书院开馆后即迎来五一小长假,五一期间,单日最高到馆人次达到五位数,借阅读者中,最年长的103岁。24小时开放的综合馆一楼,每日0时后、上午8时前的平均进馆人次达106。“深夜时段,有自习、加班的年轻人,我还遇到过一对老夫妻还了10多本书,又借了9本。”翁凌红感慨,深夜时段,的确有借阅需求。记者了解到,目前和平书院有20多位工作人员,分班次上岗,每班10人,还有不少协助服务的志愿者,而在深夜时段,则有1位专职工作人员在岗,为读者提供服务。

  工作日下午,记者发现,3时以后,少儿馆门口停着的童车从一辆增加到多辆。在综合馆二楼,靠近阳台的几排长条书桌前,开着笔记本电脑办公、学习的读者更多;一旁设置成露营感觉的区域,坐在露营躺椅上的年轻人大多捧着纸质书阅读;拐到靠近公园一侧沙发、小圆桌区域,同样是看纸质书的读者更多。阳台上摆着几个陀螺形椅子,有年轻人坐着旋转,不亦乐乎。“各取所需、各有所乐”,图书馆里整体较为安静。

  当天,“月读书香 夏季邮你”系列文化活动在位于少儿馆地下一层的和平艺术馆举办启动仪式,和平书院与中共一大纪念馆、虹口邮政合作,将为读者奉上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文化体验、艺术导赏等,系列活动将持续至6月30日。虹口区文旅局与虹口邮政联合打造的“和平书院个性化邮筒”和“和平书院定制明信片”也正式推出,成为融合书香和书信文化的独特纪念品。

  和平艺术馆举办的“打开自然时刻”共艺大展,一个月内吸引参观者累计达5万人次。艺术馆的部分展区还能变身阅读活动空间,一个月来,围绕“和平书香,拥抱春光”开馆季主题,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青年作家、插画艺术家胡一凡,作家李西闽,版画艺术家成亮,青年作家魏丽饶等嘉宾先后来到这里,围绕文学、艺术、自然、生活等主题,开展阅读分享、新书发布、亲子体验等活动十余场,参与读者近500人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