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 有望“今年投产、今年交付” 2024-05-24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记者 胡幸阳

  时隔5年,特斯拉又一座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动工。

  昨天,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将生产特斯拉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预计年产能将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

  由于产品的大众属性差异,储能工厂可能不如隔壁的整车工厂那么引人注目。但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仍将此次开工评价为“临港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特斯拉三位核心高管之一、高级副总裁朱晓彤也说:“对特斯拉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可见,储能超级工厂的开工,对特斯拉,对临港乃至上海,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特斯拉调整战略发力储能

  一个颠覆绝大多数人印象的事实是: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

  华尔街许多知名分析师已经形成共识:特斯拉是一个电动车、储能产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创新技术综合体。对特斯拉而言,储能业务和整车业务在特斯拉的战略版图中至少处于同一级别。

  2015年,特斯拉在美国开始布局储能业务,并逐步扩张。现在,特斯拉储能产品遍布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特斯拉能源发电与存储业务的利润较前一年翻了4倍;今年一季度,装机量达到创纪录的4.1吉瓦时,储能业务毛利同比增长140%。

  “多年来我一直预测,储能业务的增长速度将远远快于电动车业务——它正在实现。”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说。彭博社则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000吉瓦时,市场规模达1.2万亿美元,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特斯拉连续战略调整。外界普遍分析,在电动车市场趋于饱和、增长乏力的当下,特斯拉正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在AI、储能等其他核心业务板块发力。

  因此,特斯拉对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寄予厚望。朱晓彤说,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开工,将进一步巩固特斯拉在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开工仪式后对媒体表示,上海储能工厂将延续和上海整车工厂一样的思路,作为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尽快让产品到市场上通过应用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都希望仪式办完了赶紧回去干活,争分夺秒地把工厂建起来,尽早实现投产。”

  复制上海整车工厂的成功

  特斯拉高管们的发言说明,特斯拉希望在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再复制一次上海整车工厂的成功。

  5年前,特斯拉摩拳擦掌准备快速扩张整车业务,却陷入“产能地狱”,直到马斯克选择将第一座整车海外工厂放在临港。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上海整车工厂一年时间内实现从开工到竣工再到投产交付的神奇跨越,年产能超95万辆,遥遥领先,成为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依托上海工厂,特斯拉迅速登顶汽车行业。

  这也解释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又是上海临港?特斯拉想在储能业务领域再实现一次这样的奇迹,唯有选择临港,选择上海。

  临港新片区又一次刷新“特斯拉临港速度”——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1个月。特斯拉能源和充电业务高级总监麦克·斯耐德直言,上海和临港政府的持续大力支持,才让工厂能在如此短时间就正式开工建设。

  吴晓华还透露,上海工厂有望“今年开工、今年投产、今年交付”。投产后,洋山深水港和南港两个毗邻工厂的码头,能帮助特斯拉储能产品迅速销往全球。

  提升临港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那反过来看,储能工厂能为临港新片区带来什么?它是否也能像上海整车工厂那样,作为“链主”带动产业链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对此,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表示,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重合度非常高,电池、能源管理系统、结构件等许多都是相通的。

  一方面,本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经非常成熟,能与特斯拉储能工厂迅速构建起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协同联动;另一方面,这么大体量的产业集群,原先只服务于一种终端产品——汽车,甚至主要只服务于特斯拉和上汽两个品牌,某种程度上说不太稳定。一旦终端出现销售不利等情况,整个产业集群都会随之波动,放大不确定性和不利因素。事实上,汽车市场波动非常频繁,如在特斯拉整车销量波动的近半年,本地的汽车产业链就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而当储能工厂投产后,产业集群就能同时服务另一类终端产业。陆瑜认为,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落地,有望提升本地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实现更好的健康性和稳定性。

  需求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吴晓华和陆瑜还提到,临港有大量对储能产品有需求的应用场景,如工厂、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这些本地示范项目也有助于帮助特斯拉向全球市场推广储能产品,同时助力上海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推动城市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此次开工仪式上,特斯拉与临港集团完成了中国首批8台Megapack的签约。临港绿创公司副总经理邓浩强介绍,这批Megapack主要用于临港IDC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很大,应用储能设备削峰填谷,能大幅缓解对电网的压力,也能用到更大比例的绿色电力;对终端用户来说,也能节约大量电费。”邓浩强透露,目前这8台Megapack大约能覆盖数据中心约20%的用电需求,每年能为用户节约几百万元费用。

  据悉,Megapack储能系统每台机组可存储超过3.9兆瓦时的能源,足以满足3600户家庭1小时的用电需求,或能够驱动65台Model 3后轮驱动版满电行驶,可以支持高达千兆瓦时规模的低成本、高密度公用事业及商业项目。

  邓浩强很看好Megapack在临港新片区的应用前景。他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量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因此对这类储能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