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的政策解读

 《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的政策解读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旅游业勇立新起点,奋力推进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的关键五年。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对加快构筑新发展阶段上海旅游业新动能、新高峰、新优势,更好赋能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经市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

  一、《规划》编制特点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上海旅游提质增能转型升级。把握人民旅游需求总量增长、出境旅游回流的机遇,向高质量旅游发展转型升级;把握旅游需求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的转变,向高品质旅游生活转型升级;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世界旅游重心东移的机遇和挑战,向高水平旅游交流转型升级;把握旅游者对优质旅游环境、旅游企业对优良营商环境的需求,向高效能旅游治理转型升级。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上海旅游高峰建设倍增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和彰显上海“五型经济”优势,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旅游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数字化转型,夯实旅游发展“高原”,构筑旅游发展“高峰”,实现旅游发展“倍增”。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成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深刻把握都市型、国际化和综合性的内涵特征,加快形成“一梁四柱”,即以建设高品质世界旅游城市为主轴,以建设都市旅游首选城市、国际旅游开放枢纽、亚太旅游投资门户、国际数字旅游之都为四大功能支撑,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规划》主体内容

  《规划》文本共分为发展基础、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及附件五部分。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基本建成。稳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加速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旅游+”“+旅游”系列产品,上海旅游业市场配置力、影响力全面提升。强化城市全域旅游功能,城旅一体、全域发展,城市观光、休闲、度假功能均衡提升。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待规模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至2020年底,全市国家级旅游功能区6个,A级旅游景区13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2个。全景展示城市亮丽形象,生动诠释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多维度展示上海时尚之都、活力之都的都市风情,丰富城市旅游“第一印象”场景,推进“语言无障碍”服务,上海国际关注度明显提升。全面赋能城市美好生活,主客共享、便民惠民,策划“城市微旅行”线路,培育“建筑可阅读”产品,开放文旅夜间场所,推出“家门口的好去处”,形成“人民大众节日”系列产品。深度服务城市合作交流,建立“一带一路”友好城市文旅联合推广网络,联手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深入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高品质建设。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主动融入和服务城市发展新空间,推动旅游数字化转型,提升旅游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旅游发展和旅游安全,以高质量旅游发展、高品质旅游生活、高水平旅游交流、高效能旅游治理为发展导向,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城市发展,以城旅一体、主客共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高原”,以引领性重大项目、名片性重大活动、功能性重大平台构筑旅游发展“高峰”,以全力增加旅游总收入实现旅游贡献“倍增”,全面提升城市旅游供给品质,在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旅游业发展新传奇。

  2.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二是城景一体,融合发展;三是科技赋能,开放创新;四是品质服务,现代治理。

  3.发展目标。进一步凸显上海旅游发展的“一梁四柱”,“一梁”是基本形成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新格局,“四柱”是建设都市旅游首选城市、国际旅游开放枢纽、亚太旅游投资门户、国际数字旅游之都,全面升级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全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全球配置力的旅游市场体系。

  4.主要预期指标。设置贡献度、活跃度、开放度、标识度、满意度五类共计16项指标。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旅游年总收入由2020年的3139.78亿元增加到70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实现旅游重大投资项目增加至100个、千万级流量旅游入口增加至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增加至6个、家门口好去处建成200个。

 (三)主要任务

  第一,完善都市旅游功能空间,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深化都市旅游“样板城市”建设,强化上海主城区“中心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能级;打造“五个新城”旅游新节点,系统性谋划“五个新城”文旅资源配置,把新城打造成为新型都市旅游目的地;培育沿江沿湾旅游发展新空间,加快上海旅游发展“南北转型”,努力推动金山、宝山“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生态岸线”转型;建设黄浦江“世界会客厅”,打造“文化、艺术、商业复合集聚的世界级滨水旅游休闲带”,形成市民游客共享城市美好生活的会客空间;建设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打造集聚城市历史、市民文化、工业创意、绿地休闲等特色的上海“母亲河”文化景观带;全面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长江口生态旅游基地。

  第二,锚定发展“五型经济”新航向,形成旅游产业新优势。增强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旅游企业总部集聚,引进培育创新型成长性旅游企业,支持旅游产业链关键节点市场主体发展,加强对旅游中小微企业服务;打造高流量旅游产业核心承载区,提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综合旅游枢纽地位,打造若干个千万级流量旅游入口,建设“一区一品”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优化更高水平开放型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国际会展旅游,推动旅游购物消费升级,培育壮大研学旅游。

  第三,推进旅游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新经济。全方位打造旅游数字新场景,制定实施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博物馆建设评价标准,引导旅游景区普及电子地图等智慧化服务,推动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升级,鼓励开展各类旅游在线节庆、赛事和展会。全链条培育旅游数字新业态,支持在线旅游、直播云游、智慧文博等新业态,孵化若干具有较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提升云上旅游运营能级,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全数据赋能旅游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加快培育旅游新治理力、生产力,搭建“轻量化、集中化、共享化”的旅游治理和服务中枢,建设“乐游上海”文旅线上门户,打造“随申码·文旅”公共服务平台。

  第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文旅融合样本城市。打造“党的诞生地”为地标的红色文化旅游集群,开展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会址联手整合资源,创建5A级旅游景区,开发红色主题旅游线路,研发推出精品旅游产品和活动;打造“建筑可阅读”为标志的海派文化旅游集群,全面开启“建筑可阅读”数字化转型新时代,打造“街区可漫步”微旅行产品,活化海派文化遗产与深化旅游内容创新;打造以水乡古镇为核心的江南文化旅游集群,推出主题性、品牌化旅游产品与线路,联动开发长三角江南水乡古镇资源,打造江南文化国际展示地、传播地和体验地;打造彰显时尚动感的都市文化体验集群,整合节庆赛事资源,每年向全球发布“上海都市嘉年华计划”,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改建剧场和演艺新空间,培育高品质文博创意品牌。

  第五,服务新发展格局,强化旅游枢纽门户功能。建设国际旅游重要门户,打造国际入境旅游第一站,全面提升上海旅游“第一印象”,完善“旅游无障碍”服务体系;建设国内旅游交通集散枢纽,利用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开设旅游专线,构建面向全国的旅游咨询服务平台,推出高铁、航空、房车、自驾等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邮轮母港,推动邮轮沿海“多点挂靠”常态化,完善邮轮港综合旅游交通体系等邮轮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国际邮轮卫生风险防控体系,构筑全产业链邮轮经济。

  第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让市民游客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打造上海旅游的大平台、大IP和金名片,迭代升级上海旅游节,整合创设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全新打造“四季上海”发布会;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上海文化旅游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新窗口,优化旅游交通服务保障与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完善城市主要游览沿线公共服务配套;提供更多高品质“家门口好去处”,构筑城市“15分钟旅游圈”,形成城市微旅行产品体系,打造宜游、宜乐、宜购、宜学城市商旅融合综合体,实现旅游信息服务社区全覆盖;搭建志愿型“微平台”参与体系,形成讲解服务平台、文明旅游宣传平台、旅游建议征询平台、旅游就业创业平台等志愿型“微平台”参与体系;营造更加安全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推进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加大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力度,加强旅行社全过程信用管理和联动奖惩,开展导游服务水平综合评价,加强涉旅突发事件应对。

  第七,面向世界服务全国,深化对外及港澳台地区交流与区域合作。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长三角现代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强化长三角区域市场共建,策划跨区域、主题性文旅产品和精品线路,加强联合营销,共同培育品牌节庆展会活动;服务全国旅游发展,完善跨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构建服务全国的文旅推介平台,联手国内城市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加强与国外城市交流交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合作,支持旅游企业建立海外分支机构、跨境平台,加强与亚洲城市战略合作,推进与国际友好城市紧密合作交流。

  (四)保障措施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完善入境旅游政策体系;强化旅游发展人力资源保障;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五)附件:上海市“十四五”“旅游高峰”工程

  第一,建设十大类引领性重大项目。包括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工程、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工程、“五个新城”文旅赋能工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文旅”建设工程、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提升工程、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城”提升工程、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可漫步”工程、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及其辐射片区提升工程、滨海旅游区提升工程。

  第二,打造三大名片性重大活动。包括上海旅游节、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季上海”发布会。

  第三,搭建四大功能性重大平台。包括旅游资源要素交易平台、高端旅游人才培养平台、全球旅游智库平台、国际旅游营销合作平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