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9-08-21
字号:

  一、关于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四个确保”的总体要求,制定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维稳定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上半年本市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变化,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年初预期,二季度明显好于一季度,反映经济增长结构、质量和民生改善的指标继续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依然较重。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12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68.4亿元,同比下降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5%(具体见表)。主要呈现以下八个方面特点:

表 2009年上半年本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

全年预期

增长目标

上半年

完成数

同比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亿元

增长9%左右

6612

5.6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

进一步提高

57.7

提高5.3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增长6%

1268.4

-2.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与国家价格调控

目标保持衔接

99.5

第三产业实到外资比重

%

60%以上

76.6%

提高11.1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岗位

万个

50

32.3

完成全年目标64.5%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持续稳定增长

14965

7.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持续稳定增长

7634

7.6

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

万户

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申请家庭应保尽保

5.1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万平方米

力争开工建设400

万平方米左右

95

  1、经济增速持续回升。随着国家和本市保增长政策效应不

  断显现,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在一季度止跌企稳的基础上持续回升,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工业降幅继续收窄,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531.2亿元,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一季度缩小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好于预期,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816.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达57.7%,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业快速回暖,上半年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7.2%和22.6%,增幅比一季度分别提高1.2和22.4个百分点。

  2、股市房市成交活跃。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达到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3.2个百分点,成交额已达到去年前三个季度的总和;上证指数连续创出年内新高,突破3000点大关,上半年涨幅超过60%。上半年,本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57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销售面积近400万平方米,超过2007年月均水平。

  3、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54.7亿元,同比下降5.5%,降幅比一季度缩小4.4个百分点。6月份产值同比增长2.4%,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六大重点工业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5%,其中,汽车、电子行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0.3%和14.1%,增速进一步加快。全社会用电量止跌回升,6月份全市用电量同比增长6.2%,止住了前两个月连续下滑势头,出现明显回升,创今年以来最高增幅。其中,工业用电量虽同比下降2.3%,但降幅比5月份缩小12.6个百分点。

  4、工业效益继续改善。1-5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399.8亿元,同比虽下降33.2%,但降幅比一季度减小15.8个百分点。其中,石化行业因前期开工率回升和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同比增长117.8%。汽车行业在产销持续增长拉动下,利润同比降幅从前4个月21.9%缩小到5.6%。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两项资金出现好转,1-5月应收账款同比下降1.3%,产成品库存虽同比增长7.6%,但增幅比前4个月减少1.1个百分点。

  5、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6.1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14.1%。轿车消费在国家和本市相关政策带动下出现回升,上半年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家电下乡”政策成效开始显现,至6月底实现家电下乡销售超过1.2万台,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6、投资增长继续加快。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60.9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15.7%。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36.3%。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已有14个重大项目开工,开工率达到77%;世博主体项目和配套路网建设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同时,境外投资成倍增长,上半年本市共核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95个,投资总额7.2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实到外资5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三产业实到外资比重达76.6%,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

  7、财政收入增速稳步回升。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5%,降幅持续缩小。6月份同比增长14.9%,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最高,一方面是因为跨地区总分机构所得税分配入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经济回升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效应继续显现。6月份,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加快增长,带动营业税和契税分别同比增长15.7%和30.4%,其中契税为今年首次实现正增长;汽车、石化等制造业持续回升,带动增值税同比增长13.4%,已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持续转好,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速由负转正。

  8、就业形势逐步缓和。本市促进就业“1+3”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累计帮助成功创业7687家,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累计认定三批近300家特殊困难企业,约3万职工享受了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7163人,帮助5311人实现就业。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32.3万个,完成全年目标的64.5%;招退工相抵后净增就业岗位持续上升,上半年增加6.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继续下降,6月末为27.04万人,比今年最高点时减少3700人;来沪从业人员就业形势逐步转好,6月末综保参保人数为369.9万人,比今年最低点增加19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目前总体就业率达到85%,与去年同期持平。同时,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同比增长7.6%,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6和1.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自身结构转型巨大压力、保民生和社会稳定任务加重等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上海在逆势中奋进,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有力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市各区县、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内外并举拓展需求。坚持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增长,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着力扩大投资需求,积极争取和实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先后获得三批共10.22亿元中央资金支持,三批中央投资项目总体开工率达到92%。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结构调整、改善民生、节能减排、筹办世博等五大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额704亿元,占年度计划45.4%,完成进度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积极拓展重点项目融资渠道,争取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76亿元,通过城投、久事公司发行中期票据100亿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出台实施本市搞活流通扩大消费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和节能空调补贴推广活动,鼓励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有力拓展了农村消费市场,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全力稳定外贸出口,出台实施本市保持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通过加快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出口信用保险补助、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规避出口风险;制定出台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积极培育贸易新增长点。

  二是抓住时机调整结构。坚持把产业升级与淘汰落后结合起来,切实把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增长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当前增长与长远发展有机统一。全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制定出台了本市贯彻国发19号文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协调推进机制、今年重点工作安排和部门分工,金融产品、服务等创新和环境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本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立法保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与本市签署了部市合作协议。本市修订完善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制定了本市8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颁布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抓紧推进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九个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安排100亿元市政府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形成了保障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先后获得国家两批技术改造支持资金5.2亿元,拉动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并另行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0亿元。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安排农业直补资金5.6亿元,比去年增加2900万元;加快推进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标准化养殖场等农业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上半年启动了第一批312个调整项目,实现节能能力30万吨标准煤;积极配合市人大修订了上海节约能源条例,颁布了循环经济发展、老旧汽车淘汰等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稳妥调整了成品油、居民用水价格;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按节点推进。

  三是想方设法帮扶企业。坚持把督查政策落地与解决企业困难结合起来,通过放大政策效应提振市场信心,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大力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从去年底开始,市委组织市人大、市政府等组建了6个督查调研组,深入区县和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经营困难,分析评估前期政策成效,听取梳理企业政策诉求,深化落实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43项,涉及金额1.3亿元;稳妥推进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取消公路养路、航道养护、公路管理等费用,对沪C牌照车辆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减半征收,总计每年减少收费40亿元。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启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目前,全市已批准小额贷款公司33家,其中25家开业,发放贷款超过1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额超过13亿元,储备上市中小企业超过160家。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把先行先试与面上改革结合起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全力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准,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科技保险、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通关新模式、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改革创新等试点获准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消费金融公司等试点进展顺利。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重大改革适时启动,目前新浦东领导班子已经建立,相关政策延伸、衔接和覆盖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基本完成市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出台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和建设工程审批程序简化等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加快落实本市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企业集团聚焦主业、兼并重组、融资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33家企业集团明确了主业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东航和上航联合重组、仪电集团托管广电集团、西安陕鼓动力公司与上海鼓风机厂战略重组等工作已经启动实施,国企董事会建设指导意见和外部董事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郊区农村改革发展。

  五是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坚持把保民生与保发展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颁布本市推进旧区改造工作若干意见,推出了旧区改造新机制,扩大了试点范围,上半年累计拆除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4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以上;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建立了“以区为主,大集团对口大基地”建设新机制;正式颁布了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并在闵行、徐汇两区先行试点;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2009年计划开工建设的400万平方米正在抓紧开展规划落地、项目认定等相关前期工作,上半年已开工建设95万平方米;抓紧落实廉租保障资金,加大廉租房源筹措力度,上半年全市新增廉租受益家庭6947户。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促进就业“1+3”扶持政策,“1”就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若干意见,“3”就是稳定就业、职业培训、就业援助三项特别计划。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了城镇企事业退休人员、镇保和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养老金,统筹调整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待遇、工伤保险金待遇等标准,扩大了医保综合减负受益人群范围。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了居住证转户籍的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研究制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卫生改革方案,郊区三级医院“5+3+1”项目、东方体育中心等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实现了时间过半,进度超半。

  二、关于当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从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将继续呈现复苏迹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全国经济持续回升态势将进一步巩固。预计下半年本市经济有望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良好势头。但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加深,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本市仍面临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下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的道路曲折复杂,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势头的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坚定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信心,更要切实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1、世界经济衰退有所缓和,但复苏前景仍不明朗

  当前,欧美国家经济出现了触底企稳迹象,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第二波的可能性大幅下降。6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回升至44.8,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至44.6,均为9个月以来新高;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在18个月下跌后逐渐走稳,各主要股市明显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6日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下降1.4%,明年将增长2.5%。但世界经济处于下降通道,复苏道路仍然漫长,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储蓄率和失业率持续快速上升,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外需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即使出现恢复也较难回到以前高点。同时,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2、全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回升的积极变化,上半年全国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的势头,下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现有宏观政策取向,全年实现增长8%目标的可能性加大。但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尚未根本缓解,主要体现在内需拉动作用较强,但外需拉动作用较弱;政府投资增长较快,但民间投资增长较慢;物价水平总体走低,但资源资产价格快速上涨,表明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有待完善,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同时,为防止投资过快导致新一轮产能过剩矛盾、股市房市过热导致资产泡沫加剧,不排除国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对本市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房地产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影响,需要加以关注。

  3、本市面临比全国更为复杂的形势,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势头需付出更大努力

  一是外贸形势仍然严峻。受全球经济下滑和外需大幅减弱影响,本市外贸出口与全国一样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625.5亿美元,同比下降22.3%,增速同比回落47.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167.3万标准箱,下降15.5%。6月份外贸出口下降15%,比5月份缩小14.7个百分点,主要是达丰、达功、英业达、英顺达四个电脑生产企业出口合计增长47.1%,江南、外高桥两家造船企业出口合计同比增长2.6倍。但考虑到美国储蓄率和失业率上升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外需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未来外贸形势仍然严峻。

  二是合同外资持续下滑。受金融危机冲击跨国公司总部调整经营战略的影响,上半年全市吸引合同外资66.6亿美元,同比下降19.7%,降幅进一步扩大,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29.9%。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注销、减资现象有所增加,今年以来外资注销企业数同比增长33%,减资额同比增长超过10%,部分外资项目因资金紧张建设进度明显放缓。

  三是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乏力。上半年,本市国有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4.9%,非国有经济投资则同比下降2.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0.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1%,增速分别低于基础设施投资22.3和26个百分点。如果今后一段时期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仍不能有效激活,将影响到经济持续回升的后劲。

  四是本市工业复苏面临的困难比全国大。由于本市经济外向度比较高,受外部环境恶化影响明显大于全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本市工业带动效应相对较小,加上工业投资长期低位徘徊,本市工业增速慢于全国,回落幅度大于全国。

  此外,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任务仍较重。今年是筹办世博会的临战年,重大建设项目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动拆迁、城市交通、环境和安全等矛盾进一步凸现;同时,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蔓延,城市管理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顽症,这些都对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特别是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下半年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下半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济回升势头的工作建议

  当前,本市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上半年保增长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下半年本市将按照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个确保”要求和“6+3”重点部署,紧紧咬住年初提出的各项目标,坚持不懈地把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把握好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政策创新与体制创新、工作推进与社会稳定五个关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巩固和扩大经济回升良好势头,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抓紧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努力为明年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1、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发19号文件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⑴抓紧落实本市贯彻国发19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尽快建立国家、本市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部市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快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逐项进行跟踪考核,尽早发挥政策效应。⑵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聚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信贷转让市场建设,全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商业银行进入证交所债券市场等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沪外资法人银行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围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抓紧推进市场基准利率机制、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适时启动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研究市级投资公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后续发行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有效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⑶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航运服务业。聚焦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完善航运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落实好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免税延长,航运、仓储、物流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仓储和物流业务免征营业税等政策,探索有利于洋山保税港区发展国际中转业务的航运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⑷依托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发展总部经济。尽快出台实施本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规划、指导意见及政策措施,抓紧做好大虹桥商务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前期研究。进一步鼓励、支持国内外各类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来本市发展,努力为落户的总部提供各方面服务。充分发挥世博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带动作用,研究扶持会展业发展专项政策,培育和引进国内外领军会展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跨国公司营运中心。⑸加快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聚焦金融、航运、贸易、物流、文化等重点领域,梳理制定本市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引进和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重视扶持发展中介服务业,降低准入门槛,完善鼓励政策,积极推动中介服务企业与政府部门脱钩,探索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

  2、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抓手,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⑴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启动实施本市8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意见,在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税、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和突破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⑵贯彻落实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政策和实施意见,加快出台九大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发布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抓紧启动本市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鼓励和吸引各类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定出台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信息服务等专项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配套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平衡,放大专项资金使用效应,更多地运用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项目发展,积极吸引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探索设立专业领域创投基金,扶持国有创投公司做大做强。⑶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华虹909升级改造、商用大飞机、中船长兴二期等重大项目获批,争取新药创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等一批国家重大专项和信息安全、卫星应用等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落地,带动本市相关产业发展。聚集本市重点产业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抓紧走访首批20家中央企业,研究相关优惠政策,争取一批重点中央企业项目落户。在“两规合一”工作中同步完成全市工业区布局,将全市工业用地严格控制在104个工业区块、790平方公里范围内。推进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地块管理与开发体制改革,完善产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⑷促进存量结构调整升级,颁布本市技术改造实施意见、支持产业目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装备升级换代、能源综合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等五类12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投入520亿元。综合运用资金补贴、土地、职工安置等政策,提高能耗、环保、安全生产等标准,确保全年淘汰落后产能600项、力争700项。

  3、以围绕世博会筹办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⑴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强化进度,着力抓好涉民矛盾化解、资金政策落实等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加快推进世博场馆、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沪宁城际轨道交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和10号线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世博“一轴四馆”、虹桥机场扩建、轨道交通7号线和9号线二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等工程基本建成。聚焦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郊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提前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预备项目。⑵研究出台本市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适当调整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出台政府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效应。⑶结合本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聚焦城乡均衡发展,抓紧研究统筹城乡的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商业设施规划,编制和启动一批相关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确保世博后投资持续平稳增长。

  4、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消费和稳定外需政策为重点,有效应对外部冲击。⑴落实好国家促进消费各项政策。加快实施本市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探索建立统一、开放的新旧汽车销售网络平台,适度增加新增机动车额度投放量;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年推广节能灯400万只以上、节能空调30万台。⑵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坚持“商旅文”相结合,加强上海购物节、旅游节等节庆资源整合,举办好大型会展博览和重大商务活动,吸引国内外人士来上海消费。深化长三角旅游合作,进一步集聚旅游资源,打造世博之旅等特色旅游。研究促进服务消费的政策,推动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发展。加强大型居住社区商业设施、郊区新城商业体系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促进电子商务、折扣店、旗舰店等商业新兴业态发展。⑶着力稳定外需。围绕确保本市国际市场份额,加强本市企业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大型连锁企业采购销售合作,鼓励企业加大境外投资带动相关产品出口。积极举办外贸产品内销订货会、在商业企业设立外贸产品专柜,拓宽出口产品内销渠道。推进全市六大出口加工区体制调整,拓展特殊监管区保税物流、研发检测、售后维修等功能。研究形成外高桥、浦东机场、洋山三大保税区体制整合方案,推动三区政策优势叠加、区港协同发展。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土地、规划、环保、外汇等部门协调服务机制,稳定工业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5、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⑴继续加快旧区改造,增加中低价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有序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今年要确保年底保障性住房大型基地总开工60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6大保障性住房基地拓展规划和落地工作,抓紧落实9个以中低价普通商品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规划选址和落地工作。⑵抓紧在闵行、徐汇区开展经济适用住房轮侯供应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施行。加大廉租住房房源筹措力度,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多渠道满足优秀人才居住需求。⑶深刻记取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整体倾倒事故教训,严把住宅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关。加强中低价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商业服务设施与住宅小区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6、以深入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为核心,继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⑴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组织领导,完善和规范资金投入与相关政策,把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作为改进城市管理、改进人居环境、改进为民服务的过程,更加注重让广大群众得实惠,更加注重制度规范和长效管理,更加注重对城市顽症的源头治理,更加注重文明安全施工,更加注重世博园区周边环境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动员和群众参与,按既定目标全力完成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各项任务。⑵加快推进世博招展运营工作,基本完成全部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签约,启动中国馆、主题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布展工作;继续加强世博宣传推介,着力做好运营准备,全面完成各类论坛议题策划和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7、以稳定扩大就业为重点,切实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⑴进一步实施就业“1+3”计划。加大对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扶持,力争全年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6万人。抓住7、8两个月关键期,组织开展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对未就业离校大学生安排就业援助、职业见习,力争全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年内职业培训农民工10万人。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及时掌握就业动态,做好政策储备,做到及时应对。⑵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扩大城保覆盖面,分类分步将部分参加综保、镇保的群众纳入城保,适时将外地城镇户籍来沪从业人员、在沪就业外国人、台港澳居民等纳入本市城保范围。同时,全面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区县统筹,年底前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到98%。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调整完善本市来沪从业人员综保制度。⑶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抓紧编制出台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启动若干改革试点。出台实施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加快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教育设施和郊区三级医院“5+3+1”规划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郊区辐射。全部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有序推进广电制播分离改革。全力做好第十一届全运会备战和参赛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加快推进文化广场、东方体育中心、上海交响乐团迁建等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

  8、以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⑴充分发挥浦东扩区效应,围绕财税优惠、事权划分、规划土地等浦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政策、体制的延伸、衔接、覆盖和创新。召开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三次工作会议,明确新一轮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基本框架和重点任务。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向浦东聚焦,加快推进房地产信托基金、科技保险、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改革创新、消费金融公司等改革试点,争取开展全国性信托登记体系、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试点。抓紧完成浦东区级层面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建立浦东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⑵贯彻全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把直属企业国资统一纳入市国资监管体系;对非经济建设领域及金融保险类经营性国资实行委托监管,抓紧制定实施委托监管工作意见和协议书。大力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吸引中央企业、外地企业、外资企业到上海兼并重组,推动国企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加快建立“一对多”国有股权有序流动平台,年内形成完善国资经营管理体制操作性方案,强化资产经营公司资本配置功能。⑶大力推进郊区农村改革发展。制定出台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加快郊区新城和重点新市镇建设。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加强有针对性培训,保障农民养老金稳定增长。积极稳妥探索郊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尽快制定有关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保障、生态环境补偿等方面政策。⑷力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继续简化建设工程审批程序,完善并联审批,扩大告知承诺,同步推进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和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大财政预算、政府采购、审计整改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整治向企业强行摊派收费的行为。

  9、以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为目标,切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⑴坚持把确保万无一失作为筹办世博会的首要任务,抓紧细化落实世博会安全保障责任和措施,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⑵全面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建筑工程、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和督促整改,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⑶落实本市贯彻《食品安全法》意见,统一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强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和药品、医疗器械动态监管,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和安全评价,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⑷健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落实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责任,重点做好秋季第二波可能流行疫情的防范工作,切实防止疫情爆发蔓延。⑸探索建立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信访终结机制和基层信访代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10、加大力度推进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完成”。⑴按照对口援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加快前三批项目建设进度,研究启动第四批项目,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明年上半年完成援建项目主体任务。加强援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计划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社会公示工作。抓紧开展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和管理培训工作,确保上海援建项目建成后有效运行、群众满意。⑵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科技、旅游等10个重点专题合作,力争重点领域联动发展取得率先突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