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0年9月22日)(上午) 2020-09-23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字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奉贤区大概2/3都被纳入了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奉贤区如何抢抓机遇更好融入新片区的建设发展?

  郭芳:新片区既是国家战略,更是奉贤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产业定位更加清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方向作为新片区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的目标,也为奉贤未来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生物医药,奉贤“东方美谷”已经有了“两个180”的产业基础,即180家规模以上企业,180亿年销售额。今年,又与临港奉贤“生命蓝湾”一起入选为上海五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共同培育千亿级的大健康产业集群,使奉贤成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创新高地。作为新片区主要承载地,我们还承担着为新片区发展腾挪空间的任务,两年来,完成低效用地减量化2000亩,产业结构调整腾出土地超1万亩,使产业用地指标更多向新片区核心区集中。

  其次是人才更加集聚。金汇港以东的奉贤区域在新片区总规中大部分还是873规划区,现在还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但未来随着奉城、青村、海湾新市镇建设,域内外交通越来越便利,公共服务配套越来越齐全,这里将会是新片区人才的重要集聚地。目前,新片区的人才购房新政已经明确覆盖到873地区。

  此外,借鉴新片区人才政策,奉贤出台了“1+10+X”系列人才政策,给予人才落户、购房租房补贴、人才津贴、医疗服务和子女就学等政策扶持,今年有34名特殊人才落户奉贤。2019年以来,发放人才购房补贴1500多万元,租房补贴660多万元,惠及人才1400余人次。区属各大园区还拥有千套人才公寓,让新片区人才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才俊俱欢颜”。

  最重要的当然是人民更加幸福。新片区的建设将使奉贤社会经济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未来,产业更加兴旺,环境更加优美,城乡更加融合,创新创业更加集聚,奉贤老百姓也将有更多就业机会、致富门路,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也是奉贤融入新片区发展建设初心与终点。

  界面·财联社:上海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和放管服改革,现在已经取消了490项审批事项,200多项事项可以当场办结,请问奉贤交出的答卷是否满意,以及这些都体现在哪些方向?

  夏树华:我们看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看企业往哪里跑。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奉贤区始终以“打造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区之一”为目标,始终以“无限接近零审批、无限接近老百姓”为理念,始终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痛点堵点和难点,不断深化“一网通办”和“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企业注册数位列全市第一,现在全区市场主体43.2万户。去年10月,我区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性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特色50强和执行力奖。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突破和推进。

  首先,刀刃向内,制度创新,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一是深化“无科层”审批新模式,通过“三个打破、一个建立”让审批事项规范化、审批层级扁平化、审批资源集约化。目前,推出了“独任制”审批事项82项、“一审一核制”审批事项189项,精减了审批人员65名。

  二是深化“线上直通车、驻企店小二”机制建设,点对点、面对面、键对键、心连心,打通壁垒,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构建“发展共同体”,让企业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有家的感觉。

  三是深化社会投资建设项目“一站式”帮办、代办、“马上办”队伍建设,建立项目信息库,实施全流程、高质量帮办代办,产业项目落地彰显“奉贤速度”,一周内“六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

  其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全面打响“一网通办”品牌。已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30件事项梳理,推动办事从“找部门”到“找政府”转变,把跨部门、跨层级的多个事项,整合成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申请材料、办理时间、跑动次数、核验次数等大幅缩减,总体降幅达65%以上。已完成综合窗口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综合窗口,实现“进一扇窗,办所有事”。已完成“区-街镇-村居”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三级服务链,把服务送到家门口,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就近办、快速办”。今年以来,办理量突破26万件次,极大节约了企业群众办事成本。探索无人干预自动办理工作。针对事项情形简单、申请材料不多的事项,运用数据共享实时比对核验申请信息,自动作出审批决定,实现“秒批”“秒办”。

  第三,公开透明,公正监管,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一是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多部门联合监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企业“无事不扰”,使企业从大量的检查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是主动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实行“有温度的执法”,对首次或无意出现的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以教育、辅导、整改为主,实行“免罚”。

  三是逐步推进智慧监管,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不上门”监管、后台在线监管,促进监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坚信,只有更好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才会使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上海2035规划中,上海有五大新城,奉贤新城也位列其中,在加快建设更具辐射作用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上,奉贤在未来的规划中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期待?

  庄木弟:新城兴,则奉贤兴。奉贤新城是上海未来五大新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新城,我们把奉贤新城打造成具有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人民城市。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第二,我们以“我看世界,世界看我”的胸怀,坚持“四个放在”,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拿出亮丽的答卷,让世界看我们。

  第三,我们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产业功能更强、交通设施更畅、配套服务更完善。根据李强书记提出的既要“职住平衡”、又要“产城融合”的要求,结合奉贤通江达海,地处黄浦江南岸、杭州湾北岸的区位优势,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打造一座百万以上人口的综合型节点城市。

  我们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积极践行“五个人人”,急民生所急,解民生之痛。以“千年之城”的战略定力,处理好“战略选择与规划引领、单项冠军与综合考量、学习借鉴与自主创造”的关系,用更先进的理念、更完善的功能、更生态的环境、更便利的服务、更繁荣的文化、更优雅的气质、更强劲的竞争力,打造“两城理念”实践区、“未来之城”新样式,建设一座不断满足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人民城市。

  我们将对标“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建设“四城一都”:1、秉承“创新”理念,建设活力之城,打造国家级水平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2、秉承“协调”理念,建设节点之城,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3、秉承“绿色”理念,建设公园之城,打造无废城市、海绵城市、甜甜圈城市。4、秉承“开放”理念,建设美丽之城,诠释国际化、潮流化、时尚化生活方式,打造世界级美丽健康大集成。5、秉承“共享”理念,建设时代艺术演绎之都,打造“文化新地标、演艺新殿堂”。

  我们将聚焦“三个投入”:投入更多功能化资源,快速形成新城独立功能;投入更高标准化设施,切实提高新城人居品质;投入更优个性化政策,高效推动新城建设运营。

  一是科学构建城市体系,无边界、有节点统筹新城、新市镇、特色村,打造“一核四心两轴”新城格局;

  二是高品质高品味建设现代化城市,破解“城市病”,全面落实“1+4”(人民城市+“四名工程”);

  三是跨界融合产城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大型功能区—城镇生活区”联动发展;

  四是打响乡村振兴品牌,实现城市乡村、空间蝶化;

  五是塑造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景致,绘就“十字水街”“田字绿廊”“浦江第一湾”等独特城市意象;

  六是整体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层次,落实“15分钟九宫格生活圈”;

  七是以贤美文化塑形铸魂,实施“文化追问”工程,深化全域“美育工程”;

  八是接入智慧平台助力城市治理,“一网办好一件事、一网管好一座城”,打造城市“微空间”“微基建”“微功能”集群;

  九是强化政策创新赋能城市营销,彰显城市魅力,打响城市营销品牌,从唯一到唯美;

  十是用市场机制激活第一资源,以业兴人、以人兴业。

  最后,关于激活人力资源,在这里做个广告,我们最近在实施人力资源“百千万工程”,“请带着流量到我们奉贤来创造”。我们向全球发出邀请,招引百个平台,千个团队、万名大学生,来奉贤、来自贸区新片区创造发展。

  新闻晨报·周到:奉贤这几年有几张大家非常熟悉的名片,比如说东方美谷、未来空间,接下来在推动产业腾飞,激发区域活力上,奉贤区将如何布局,未来还会有哪些项目落地?

  张贤:奉贤始终坚持差异化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强实体经济、做优特色产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力美丽健康,擦亮“东方美谷”。近年来,区内美丽健康产业每年都保持快速增长,目前“东方美谷”汇聚了3000多个美丽健康品牌,品牌价值超110亿元。今年3月与资生堂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五五购物节”期间,东方美谷上线了首个线上平台“美谷美购”,打造“新电商、云空间”在线新经济集聚地。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美谷企业在美丽健康产业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凸显,表现抢眼,进一步坚定了我区发展美丽健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借势新片区机遇,启程“未来空间”。奉贤主动融入新片区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支柱产业,聚焦东部临港奉贤和西部漕河泾南桥两个核心区,以G1503为纽带,布局“未来空间”产业走廊。我们与上海交大、临港集团三方签约,获批全市第三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资质,启动建设9.87公里自动驾驶汽车开放测试场景。两个国家级汽车实验室、十家前瞻技术研究所,一批研发型科技公司已顺利落户。

  三是深耕特色园区,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奉贤民营企业37万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049家、高新技术企业972家、上市及挂牌公司277家,为我区启动特色园区梯度培育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着力打造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的园区经济,以高品质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首批上海市26个特色园区中,奉贤成功入选了4家。

  下一步,奉贤将全力做强“东方美谷+未来空间”双引擎。一方面“东方美谷”将有力推进百个园中园、千个集聚中心,实现千亿级产能、百亿级税收,目标是世界级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地。另一方面“未来空间”将加快构筑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集聚高地、示范应用高地,建设成为上海智能制造的重要一极。

  中国环境报:奉贤在上海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奉贤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优势有哪些,存在哪些难点?

  周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生态园林的最高评价,是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自2017年奉贤区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来,我们围绕市民生活圈,全力建设田字绿廊、十字水街、百座公园,开展“水天一色”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擦亮奉贤生态环境这张“名片”。

  一是聚焦奉贤新城建设,塑造独特城市意象。围绕“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愿景,打造蓝绿交融的城市意象。目前,“十字水街”已建成金汇港半马步道和浦南运河南北两岸的滨水景观带,实现滨河岸线的开放共享。“田字绿廊”形成以百里绿廊、千亩花海、万亩林地为生态基底的城廓公园。将G1503、竹港防护绿地改建为休闲健身绿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健身户外活动空间。结合市政建设,建成轻轨5号线南延伸段、金海公路、南奉公路等一批市政绿化景观道路。“上海之鱼”风景区建成年丰公园、泡泡公园、青年艺术公园、雕塑公园、湖心岛等5大配套公园,成为新城绿核和城市客厅。

  二是推进百座公园建设,践行“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我们突出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理念,以百座公园为建设目标,构建多级公园体系,形成“小、多、匀”的公园绿地系统,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全区“一镇一园”全覆盖。建设以四季生态园为代表的一批文化与生态有机融合的公园,深受远近居民喜爱。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拆违建绿,建成五宅村、六墩村等村级公园,满足村民就近休憩和健身需求。目前,全区公园总数已达180多座,绿地面积14556公顷。

  三是坚持全域环境建设,打造“水天一色”美丽奉贤。我们推进“城市双修”。实施老城“南桥源”城市更新,依托南桥古镇历史文脉,重构老城生态与生活系统,分批搬迁机关企事业单位56家,拆除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构建有历史传承、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社区。我们开展“三级联创”。在全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的基础上,各街镇积极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目前,金海街道、海湾镇和海湾旅游区等3家已基本符合要求。全区2317个村组成功创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4248个楼组创建为“宜居小区•和美楼组”。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3家,市级花园单位43家,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22家,市级绿化合格单位155家。我们开展“水天一色”行动。近年来,奉贤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1-8月AQI优良率为85.7%,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全区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

  解放日报:奉贤三甲医院比较少,刚才听到介绍有一系列的好消息,能不能具体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些医院落地的节点。还有奉贤有很多的村民,大家就医一直不是特别方便,看病难一直是个问题,接下去我们在推进医疗可及化包括均等化方面有什么举措?

  郭芳:看病难、看病远确实是奉贤老百姓的一桩掛心事,特别是那些患有大病重病的老百姓,到市区看病还很不方便。为了让奉贤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这几年,我们在“高端”“云端”“末端”这“三个端”上下了点功夫。

  主要是引进了高端。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国妇婴奉贤院区建设顺利推进,预计2022年上半年就可以投入使用;复旦儿科、新华医院也在奉贤新城明确选址,目前正在抓紧立项,计划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中。除了引进更多知名医院外,区属医疗机构还与市级三甲医院开展“医联体”建设,比如六院与奉贤中心医院、九院与奉城医院共建了医联体,引进专家团队提升奉贤医疗诊治水平。

  再者也搭建云端。这几年也在探索“互联网+医疗”,推出了线上问诊、远程会诊、互联网医院等医疗服务,为老百姓就医开辟了新途径。比如,瑞金医院感染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龙华医院就与奉贤的几家医院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床边查房和诊疗服务,尽可能让百姓少跑路。为了弥补基层医疗专业能力的不足,还拓展“云诊室”“云药房”的建设,计划在2021年内完成30家村卫生室智慧化改造,逐步实现“不出村看名医专家,24小时寻医问药”。

  着重在延伸末端。着力提升社区医疗水平,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诊,普通小毛小病,社区医院就能治!实施“星期日名医”工程,定期邀请沪上45位名医专家坐诊奉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外,邀请中山医院知名教授团队,在奉贤建立国家级培训基地,对村居的全科医生实施全覆盖轮训。积极推行家庭医生,将长处方、延伸处方服务延伸到村居,让老百姓不出门就能配到三级医院才有的药物。在全区农村“睦邻四堂间”、生活驿站和社区卫生中心,都可见各色“名老中医传承项目”,为周边百姓提供“简、便、廉”的中医诊疗服务,在这里,不仅能配药治病,更提倡治未病,把科学养生理念,延伸到村居末端,促进老百姓特别是老年群众的健康生活。

  新华网: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奉贤在乡村振兴方面有非常大的进展,想请问在探索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之路中,奉贤有哪些具体举措?在做好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上如何体现奉贤特色?

  庄木弟: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奉贤是上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我们全力打响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品牌。大家都知道,过去的农村都是“一个宅基,两个老人,一个梦想”。梦想是什么?是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然而由于城乡的差距,或者说政策倾斜程度不够,导致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生态环境好,又处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却“捧着金饭碗要饭”;又如:城乡差距拉大,城市越来越美丽,乡村却越来越旧,人越来越老,居住环境越来越差。

  针对这些现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目标要求,奉贤提出了打造“田园综合体”“三园一总部”“生态商务区”的乡村振兴新样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吴房村已成为网红村,庄行镇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区“三园一总部”今年税收预计可达5亿多元。我们的广告也很简单,“投我一个总部,还你一个庄园”,现在很多企业都愿意到农村去发展,农耕文明、工商文明、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奉贤农村现旅游景点多了、房屋租金涨了、产业发展了、江南水乡的景致出现了、青年人多起来了,呈现出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活泼生动局面。

  与此同时,我们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一是城乡统筹。比如“生态绿廊”,把绿廊连起来,道路连起来,水系连起来,物流通起来,人流动起来。再比如,以道路为例,我们这几年新建道路达140余公里,最近也推进一批“四好”公路,建设一批特色乡村。

  二是实施“双百”工程。每年新增农民集中居住100万平方米以上。按照农民自愿原则设定政策,推出“政策超市”,农民有什么愿望我们配套什么政策,“总有一款适合你”。对集体建设用地、存量用地进行空间整合平移,每年新增集体物业1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都市产业园区,通过三年努力,使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实现翻一番。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我们的“贤美文化”,在农村大地生根开花,使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最后,当前农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养老问题,我们因地制宜,建设“青春里”养老社区,让老百姓听得见乡音、看得见乡愁,让老年人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养老乐淘淘。同时,我们还提出了现代化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开展“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实施“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让老百姓自己出题目、自己做题目、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真正做到自由、民主、科学,从而实现治理现代化。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乡村空间更美丽,乡村文化更优雅,使奉贤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真正展现乡村振兴的美景,把乡村振兴作为奉贤新城发展的底色和亮色,把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转化为奉贤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