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1年8月25日) 2021-08-25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字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之前几轮筛查,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新一轮检测中怎么又发现了新病例?

  吴凡:此次通报的两例病例都是从这次疫情的密接者中诊断出来的。他们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之后,第一时间已经实施了封闭隔离管理,在隔离期间,一个病例是2次核酸阴性,之后出现症状,经排查发现。还有一个病例,前面3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第4次核酸检测发现阳性,也是在筛查过程当中发现的。

  这2例病例都在7天内发病,确诊时都已经在集中隔离点闭环管理中,跟社会是没有接触的,他们密接的密接也是被管理的。现在的做法是,第一时间管理密接者以及密接的密接,减少疫情向外扩散的风险。

  大家困惑为什么这么多次核酸阴性,怎么又出现阳性?其实这非常符合新冠病毒传播的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各国疫情防控的情况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等明确,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 天。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接触了病毒并感染后,不是马上表现出发病的状态,每个人的个体情况和免疫力不同,病毒进入体内后什么时候开始复制也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时间称之为“潜伏期”,就是1-14天,绝大部分人可能会在3-7天左右表现出症状。

  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在防控工作中前几次核酸检测是阴性,后面又检测出阳性,这也是我们对密接者和密接的密接实施隔离管理的重要意义。国内其他地区也都有类似情况。

  新民晚报:上海正在推进15-17周岁人群疫苗接种,情况怎么样?

  倪闽景:目前,本市15-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本市无禁忌症适龄人群均可在“健康云”APP或“随申办”上,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未成年人登记”进入登记个人信息,进行预约接种,就近就便自行选择接种点。

  截至8月24日,据统计,全市16个区共设置171个接种点,为15-17岁人群提供接种服务,已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9万剂次。

  下一步,我们将适时启动12—14岁人群的新冠疫苗预约工作,各区也将根据接种需求安排好接种工作。

  上海电视台:医疗机构如何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另外,市民就医有什么注意事项?

  邬惊雷: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进一步加强全市各医疗机构防控工作。

  第一,严格规范入院口。要求医疗机构及时按照国家发布的疫情信息,准确掌握中高风险地区范围。测体温、戴口罩、问流行病学史、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后方可入院。不具备发热患者接诊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得接诊发热病人,做好信息登记,闭环转诊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其他医疗机构。

  第二,盯紧防控重点岗。对发热门诊患者必查核酸,严格落实“六不出门”(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留观)。强化隔离人员就医闭环管理,指定医疗机构设置独立区域开展诊治,与其他诊疗区域人流、物流等严格物理隔离。加强门急诊区域、核酸采样区域秩序管理,避免人员聚集,纠正不规范佩戴口罩的行为。严格落实新入院患者及陪护核酸检测要求,严格病房陪护和探视管理,原则上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

  第三,加强职业防护。加强医院防控人员队伍建设,配足配齐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力量。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细化重点区域、岗位和环节的防控措施,加强手卫生,做好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管理。

  第四,管紧防控重点人。对医疗机构所有人员落实全覆盖管理,对人员信息建档立册,尤其是加强第三方工作人员等的管理。强化落实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不得带病上岗,严格落实不同风险岗位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定期筛查制度。

  第五,加强排查风险点。定期对医疗机构防控情况进行风险排查,查堵漏洞,补齐弱项。建立健全追责问责机制,发现存在违规情形的,坚决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规坚决查处。

  疫情期间看病就医,需要注意几下以点:一是请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诊,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请立即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二是尽量通过网上预约,尽可能减少在医院的等候时间。建议错峰就诊,预约非高峰时段的门诊。三是事先准备好健康码和行程码,快速通过入口。提前了解就诊流程,准备好所需材料。四是利用好互联网医院优势。全市已有70多家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线复诊配药。

  劳动报:通报中提到密接、密接的密接和相关筛查人员,请问疾控部门是怎么划定和判断的?

  吴凡:一般情况下,疫情发生后疾控部门会第一时间启动流调,马上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最快速度排摸密接和密接的密接。排摸的速度越快,相关人员越早确定下来,越可以最大程度缩小影响和涉及的范围。

  在排摸过程中,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于密接的判定是:跟病例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并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不是有接触了就是密接。如医务人员的接触不是密接,因为有有效的防护;如果没有有效防护且有近距离接触就可以判定为密接。对于和密切接触者有近距离接触且没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判定为密接的密接。

  当然生活中场景很多,具体情况也不一样,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般情况下,在飞机上与确诊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火车是一节车厢有确诊病例,则整个一节车厢都是作为密接判定的。一些长途大巴是密封空调车,如果出现一例确诊病例,则整车都作为密接判定。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场景,要根据场景的特定条件、人员接触的方式、是否采取防护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刚才我提的密接和密接的密接,一旦判定之后,都要落实14天隔离观察和相应阶段性的核酸检测。经排查诊断为确诊病例的,原先的密接的密接就升级为密接,需要再排查他涉及到的密接的密接,范围一轮轮往外扩。

  除密接和密接的密接外,还有高风险人群界定。一般来说疾控部门发现确诊病例之后,都会到确诊病例曾经到访过的场所现场做勘查和流调。如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涉及到的工作地、居住地等相关场所。这些排查以后,我们会确定再大一个范围、一个圈层的人,我们把这些人称之为高风险人群。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还够不上密接的密接,但是不排除因为曾经在这些环境当中有一定的暴露或者逗留,我们把这些人称之为高风险人群,对于这些人我们目前也开展筛查,对其进行检测并且落实相关健康管理的措施。

  围绕1个确诊病例,第一个管控圈是密接,第二个管控圈是密接的密接,第三个管控圈是所有涉及场所和不能判定为密接的密接的高风险群体。这三个圈界定出来后,对人要实施管控,对场所要进行终末消毒,即便之后有一个密接变成确诊病例了,也不担心,因为其密接的密接已经在疾控部门管控当中,这个三层的防火墙,已经在第一时间构建好。大家一定要理解,不用担心后续出现密接当中的确诊病例。

  国家规定和本市相关判定规则都是一个指南和原则,疾控部门要根据不同场所、人员接触的方式,排摸风险高低,最终判定这个人是密接还是密接的密接。上海能够坚持科学精准,指的是什么?不是无限制的扩大。我们的精准指的是: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有很专业、很敬业的疾控部门工作人员,保证这种精准的落实和实施。

  通过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流调,第一时间检测筛查,第一时间管控,我们与病毒赛跑,把病毒扩散传播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障这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也请大家对疾控部门多理解支持,如有涉及到自身的,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帮助疾控人员一起完成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第一时间阻断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新闻晨报:大家都很关心上海能正常开学吗?开学以后,学校如何做好防疫工作?怎么保证中风险地区的学生课业不受影响?

  倪闽景:目前本市疫情总体平稳可控。经综合分析研判,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将按照2021学年度校历,于9月1日正式开学(园);各高校、中职校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原则,有序安排学生返校报到。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教育部相关要求,切实做到“不达到当地疫情防控条件的不得开学、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不得开学、无有效开学方案和应急预案的不得开学”的“三不”工作要求。

  二是做好分类管理服务工作,各校“一人一档”动态掌握师生员工基本情况、行程信息及健康情况,“一校一方案”修订完善返校、开学方案。所有师生员工须在返校前14天开展自我健康观察;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相关地区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返校师生员工严格落实防控管理要求。

  三是严格校门管理,严控无关人员、车辆进校,实行进校审批、身份核验、体温检测、健康码、行程码查验制度。

  四是确保措施落地,要求学校在开学前认真开展自查和演练,堵塞漏洞;组织由卫生健康、疾控、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全覆盖的现场检查评估,检查后符合要求的学校可如期开学。市教委、市卫健委等部门将对各区、各高校开学前进行联合督导检查,确保校园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是确保无法正常返校学生正常开展课业学习。我们将继续做好中小学相关线上课程的开发和组织调试,确保有线电视、网络等多平台“空中课堂”在线课程播放。对于无法按时返校的学生落实线上教育措施和点对点个别辅导,确保每天有一次师生对话。各高校、中职校应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变化和学校教育教学安排,制定线上教学方案。

  各学校要关心关爱师生,加强健康宣教,用细致、贴心、周密的工作保障师生健康,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