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3年11月16日) 2023-11-16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字号:

  人民日报:刚刚介绍了消防改制五年来上海消防整体情况,上海消防救援队伍在指挥机制和灭火救援能力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李伟民:五年来,我们围绕新时代新职能新使命,主动变革创新,在指挥机制和作战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变化。

  指挥机制方面,总队以构建灭火救援现代化指挥体系为目标,从资源融合、信息化建设、机制完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主动融入“大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多部门会商研判、预警响应机制,主动接入了交通、气象、水利、航运、地震等政府部门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了从政府到应急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的指挥一体化、信息共享化、资源统筹化。

  二是深化指挥信息化建设。建成第5代智能接处警系统,搭建平战结合的消防救援“一网统管”平台,融合消防车辆、水源、数字化预案、微型消防站、现场视频等要素一张图显示,深度赋能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工作。

  三是建立完善初战指挥六项机制。相继建立警情跟踪、联席指挥、指挥前置、分片响应、专家值守、初战周评机制。统筹全总队作战指挥人才和外聘专家,实现24小时重要警情快速响应、就近指挥、辅助决策,提升指挥效能。

  作战能力方面,总队立足职能任务拓展这一现实需要,通过建强建精灭火救援攻坚队伍,全面推行初战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执勤训练改革等行动措施,不断提升作战能力。

  一是攻坚队伍建设日趋完备。目前,总队已建成200个攻坚组、27个攻坚班、21个攻坚队为主体的灭火救援攻坚力量体系,注册攻坚队员达到874人,升级配备一系列“高、精、尖”攻坚装备,承担灭火救援内攻、搜救、灭火等高难度、高风险攻坚任务。比如,结合上海主要化工产业布局,建设“3重1轻”化工灭火救援编队(浦东、金山、化工区重型灭火救援编队和奉贤区灭火救援轻型编队)。

  二是灭火救援效能不断提升。火警处置平均用时从2019年的10分29秒缩短至2023年的8分钟,平均缩短了2分29秒。微型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火警处置参与率明显上升,从2019年的27.56%上升至2023年的75.30%,涨幅近两倍。五年来,我们有效处置了“6·18”上海石化爆炸、“7·22”浦东国际机场波音777货机火灾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后,队伍的职能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请介绍一下上海消防救援队伍在这方面的改革发展情况?

  陈永胜:消防队伍改革以后对我们队伍提出新要求。从近几年的警情数据统计来看,除火灾以外的,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类警情占比逐年增长,这也是改革转制之后职能任务拓展的重点方向。对此,我们从队伍建设、机制建设、能力建设三个方面积极转型升级,通过深化改革适应时代发展。

  一、专业队伍建设方面。五年来,总队按照“突出重点、科学布局、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思路,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结合上海的地域特点,重点组建或升级了水域、排涝、防化、地震等特种灾害专业处置队伍。

  其中,我们以水上支队为核心,在全市消防站布点了61支水域专业队和4个快速反应前置点,全面承担上海“一江一河”和河湖水系的救援任务,今年以来就成功救援落水群众20余人;组建了20支排水排涝专业队,暴雨时能排涝,平时可担负较大火场的供水任务;以特勤支队为核心,组建了10支防化专业队,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完成侦检、堵漏、洗消等关键任务;为了提升应对本市建筑坍塌事故和支援全国范围地震灾害的能力,我们强化了3支重型、14支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此外,我们还在各支队组建了28支社会救助分队,全天候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事。

  据统计,全市有三分之一的消防员,在承担灭火救援任务的同时,苦练特种救援本领,随时准备应对各类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心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种救援装备和训练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应急响应机制方面。从国家层面,上海消防各专业救援队伍作为“国家队”,在国家需要时,接受应急部的调派,完成跨地区救援任务。

  从本市层面,全面依托市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建立覆盖全面、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大应急”响应体系。与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应急联动中心、市水上搜救中心紧密协同,高效应对各类事故灾情。

  在力量整合上,构建起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各行业救援队伍为支撑,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本市应急力量体系,建立了联勤联训联调、信息直通互享、专家值守响应、综合战勤保障等工作机制。

  三、实战处置能力方面。“全灾种”救援专业要求高、处置难度大。我们坚持实战化导向,完善各类预案,强化专业训练,做实基础工作;我们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细化岗位设置,科学制定岗位能力标准,大力培育业务骨干;坚持开展全要素、全流程实装实景实战演练。

  2021年“烟花”台风过境上海期间,单日接警量、小时接处警量均创造了历史极值。2020年安徽发生洪涝灾害,上海派出300余人水域救援专业队伍,一共历时28天,营救疏散人民群众233人,这次行动是继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上海消防救援队伍派出人数最多、执行任务时间最长的一次救援行动。“5·16”昭化路坍塌和“2·15”外高桥电厂除尘器坍塌救援中,我们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指挥响应水平得到了充分检验。

  五年来,我们围绕着新的职能定位,一边组建一边履职一边提高,履行了职责使命,也彰显了消防救援体制改革新优势。

  界面财联社:介绍一下五年来上海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和车辆装备建设发展的情况?

  沈渭勇:五年来,上海持续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趋完善。今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修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再次提档加速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这里,我重点介绍5年来消防站点、消防装备两个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

  一、消防站点建设情况。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立足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特点和消防安保实际,搭乘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快车,制定实施《上海市消防专项规划(2023—2035)》和“十三五” “十四五”系列五年规划,科学设定消防站建设的近、中、远期目标,打造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安全高效的特大型城市公共消防站点布局。按照规划,在有条件的区域(尤其是“五个新城”),加快推进以多种功能融合的消防中心特勤消防站建设,升级基地化、合成化、集约化区域消防综合训练基地;在中心城区因地制宜增设小型、微型消防站,适应快速救援需要。

  二是布局更趋合理。本市连续9年将消防站建设纳入市重大工程,强力推进建设落地。五年来,全市累计建成消防站45个,消防站点总数增加到192个,消防站密度全国领先。除常见的普通消防站以外,水域、空勤、特勤、战保等多种消防站同步发展,功能更加完整,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夯实。

  三是功能持续拓展。结合城市更新,重新规划完善拥有百年历史的嵩山、虹口等消防站功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背景和底蕴,打造城市消防安全文化新地标。开展消防站“开放日”活动,为市民提供进一步了解消防、感受消防、体验消防的实践空间。

  二、消防车辆装备建设方面。

  一是装备数量稳步增加。坚持“统一规划、实战高效、适度超前、持续发展”的理念,配套新增站点加强装备建设,更新升级现有装备,逐步建立与职责定位相适应的装备体系。目前,全总队共有消防车1314辆、消防舟艇202艘、消防无人机267架、其他器材装备近60万件套。

  二是装备种类日趋齐全。对标“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拓展,我们为新组建的水域救援、地震救援、防化等特种灾害事故处置专业队,针对性配备大流量排涝车、重型破拆机械、核生化侦检车、通信指挥车等特种车辆,以及高机动消防船艇、摩托艇、水下搜救机器人等专业装备,有效提升本市应对“急、难、险、重”灾害事故的综合救援实力。

  三是装备结构持续优化。我们始终结合城市灾害类型特点,不断优化装备结构。针对高层建筑特点,引进配置101米登高平台车、高层供水供液车以及内攻搜救、便携破拆、楼梯运送等装备;针对城市大型综合体、厂库房等建筑特点,配置带破拆功能的举高喷射车和大跨距喷射车,以及灭火机器人、无人机等装备;针对地下空间特点,配置大功率排烟车、隧道低平车、组合式轨道运输车等装备;针对石化产业集聚区,我们就近配置大流量移动炮车、远程供水车组、粉剂高喷车和复合气体监测系统等装备。通过五年的转型升级,我们形成了以压缩空气泡沫车、大功率水罐车为主战,举高、供水、照明、战勤类消防车为补充的常规灭火救援装备体系以及“一专多能、专常兼备”的特种灾害救援装备体系,在处置本市典型灾害事故和跨省市增援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央广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请问上海在火灾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会有哪些新思路?

  谈迅:党的二十大部署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对做好新时期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消防坚持完善顶层法制建设、优化消防监管模式、紧抓树高线守底线、强化宣传教育警示“四位一体”,扎实推进向事前预防转型,守牢了消防安全基本盘。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为指引,立足火灾防控工作现实需要,着力健全地方消防法规标准体系。提请市人大率先在全国修订出台《上海市消防条例》,提请市政府制定修改《关于加强本市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决定》等3部政府规章,《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建设要求》等11部地方标准也已颁布实行。目前针对消防物联网、储能电站、电动汽车等新型领域管理需求,立项启动10余部地方标准编订工作,具有上海特色的消防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为全市消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

  五年来,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断优化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检查,目前已经建立近155万家的检查对象库,对单位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我们在消防领域实行信用监管制度,将消防行政处罚信息嵌入市场主体信用报告,进一步强化消防执法结果运用,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同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推动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消防安全告知承诺制度,加大对企业的消防服务指导,推动企业提升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能级。

  五年来,我们抓标准化引领,强化隐患整治,坚持高标准守牢底线,主动防范消防安全突出风险。本市先后在轨道交通、医疗养老、宗教活动、大型商业等重点场所探索建立并推广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针对每个场所特有消防安全风险开展分析研判,逐一构建以防范化解突出火灾隐患为目的的消防标准体系,推广开展单位自评和行业年度测评,不断提升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系统性提升。同时,我们始终聚焦高风险、低设防领域,持续开展打通生命通道、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厂房库房和农民自建房等专项整治行动,聚焦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等新型火灾风险以及密室逃脱、冰雪娱乐等城市新业态开展专项排查,不断优化完善基层隐患发现、部门联动执法的工作机制,提升消防安全治理整体效能。

  五年来,我们持续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组织社会面全领域从业人员和市民群众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重点岗位人员的消防安全能力。启动专群结合消防安全志愿服务模式,成立上海市消防志愿服务总队,下辖21个支队,常态发动志愿者查改身边的火灾隐患。突出消防安全警示曝光,利用主流媒体和消防新媒体矩阵,持续加大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深入推进消防宣传“五进”,拓展消防公益宣传大联盟,推出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消防科普宣传文化产品,助力市民群众消防安全素质的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不断推进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上海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

  解放日报:改革转制后随着消防救援人员的身份转变,在教育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如何培树消防的战斗精神,彰显“最美逆行者”的使命担当?

  孔嘉文:上海消防救援队伍“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平均每7分钟处置一起警情”。可以这么说,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就不可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没有管用的教育管理措施,也不可能有过硬的战斗精神。我们的体验至少有五条。

  一是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潜移默化到每一次下操场、每一次上火场、每一次消除火患、每一次营救生命的具体行动中,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

  二是激活“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内生动力。我们还打造指战员精神家园——上海消防烈士纪念园,赓续红色基因、滋养英雄气概;组建文艺宣传队,讲好身边可歌可泣的消防故事,讴歌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战斗风采;成立特色文体俱乐部,抢占各类先进文化阵地,涵养指战员凝聚力、战斗力。

  三是用好榜样的力量。我们积极融入各级表彰奖励体系,广泛开展各类争先创优活动,评选“申城消防卫士”“最美消防员”,2289个集体和个人荣立三等功,更有112个集体和个人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或二等功以上奖励,确保队伍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四是从严管理出战斗力。我们坚持以条令纲要为准绳,强化制度流程、科技赋能、日常养成,始终保持一线24小时昼夜备勤、秒级响应、争分夺秒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斗状态,为维护超大城市运行安全竭尽全力。

  五是把感恩作为永恒的支点。改制以来,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厚爱,而且许许多多获救群众寄来感谢信、送来锦旗,不少市民群众送上爱心外卖,还有一些关心支持消防的人民群众成为消防指战员的编外辅导员或者消防志愿者。感激感恩来自人民群众的理解、温暖和支持,这是我们更好履职、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不竭动力。

  文汇报: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请介绍一下今年上海消防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

  谈迅:11月9日是我国的消防日,11月也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今年11月1日,上海举行了全市“119”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对本市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和先进典型等进行了表彰。各区也相继举办了本区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今年消防宣传月的主题为“预防为主,生命至上”。就活动的有关情况我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是我们全面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大宣传。今年的消防宣传月,我们组织街道、乡镇、居村委、物业服务企业及网格力量加强协调联动,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消防体验“四个一”活动,即走一次疏散通道、熟悉一次身边灭火器材、排查一次家庭火灾隐患、参观一次消防体验场所。督促单位落实全员教育培训“三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火灾警示教育、一次消防安全培训、一次消防疏散演练。组织消防志愿者进单位、进社区,开展消防科普、隐患排查、灭火实训等“家门口”的消防志愿服务。

  二是持续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结合这次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提出的意见,加大厂房、仓库专项整治行动力度,深入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范工作,持续推进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开展风险隐患自查自改,集中曝光一批典型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纵深推进医疗、养老、宗教、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紧盯物流厂房仓库、重大危险源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等重点领域,合力跟踪督改尚未完成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督促制定内部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管理等任务清单。

  三是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培训。今年11月1日起至明年5月底,全市将分批次、分类别开展为期7个月的社会消防安全大培训活动。此次培训的对象为街镇主要领导、消防安全办公室专职人员、基层网格人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责任人、管理人和重点岗位员工以及中小企业负责人和所属建筑产权人、出租人等重点人群,培训的内容涵盖基础知识、法规解读、标准化建设、风险隐患排查等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设备的操作使用等消防基础技能。通过大培训进一步推动落实党委政府和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提升基层综合治理和单位消防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

  四是扎实推进消防宣传阵地大开放。消防宣传月期间,全市消防救援站和1300多家各类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主题公园加大开放力度。通过消防宣传车上街入村、人员密集场所“三提示”、推送消防安全公益短信等手段,加大消防警示提示宣传。利用城市灯光工程,举办消防科普主题灯光秀,在地标建筑和各大商场、交通枢纽、楼宇电梯LED屏集中播放消防公益视频,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五是大力推动宣传媒体矩阵大联动。《平安都市119》电视专栏推出119特别节目;发布展现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发展的网络微电影《启程》;与哔哩哔哩开展#在b站学消防#话题联动,邀请各领域头部博主联创消防主题视频;与抖音合作开展#无处不在的消防#大学生视频征集活动;与观察者网推出消防热点话题访谈;联合知名网络平台,发布“遇见119”消防月主题市集地图,开展消防科普体验、消防文创市集等活动,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最后针对冬季火灾特点,我们也利用这个机会,向市民再做三点消防安全提示:一是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使用合格电器设备,不私拉乱接电线和插座,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气设备和线路,冬季取暖要保持取暖设备与衣物、被褥等可燃物之间的有效安全距离,人员离开时要关闭电器和燃气开关。二是注意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电动自行车及其电瓶严禁“进楼入户”,不得在建筑室内、疏散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停放和充电。三是主动查改身边的火灾隐患。定期清理厨房油烟管道,及时清理阳台、楼道可燃物,避免“小火星酿成大火灾”。

  新民晚报:介绍下改革转制后上海消防员招录工作的有关情况,以及如何吸引优秀青年,取得了哪些成效,采取了哪些措施?

  孔嘉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实行专门的消防员招录、使用和退出管理办法,目的是保持人员的青春活力和队伍战斗力。目前,我们消防员包括国家消防员、政府专职消防员两类,都是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主体力量。

  五年来,我们先后招录国家消防员6批次、3200多人,政府专职消防员5批次、近4600人。新招录消防员要先经过一年的专业训练,考核合格后方可担负执勤任务。目前,已有不少新招录消防员在灭火救援和实战训练中表现优异荣立三等功或嘉奖,也有不少担任班长或副班长,还有考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继续深造的。应该说,上海消防救援队伍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年加强自我锤炼、追求人生价值的职业选择和广阔舞台。

  这些归因于“三个得益”。一是得益于总书记授旗训词的鼓舞,营造了尊崇消防的社会风尚。二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厚爱,消防指战员职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优待机制逐步健全,增强了消防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三是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另外,消防员招录、培训工作,以及消防指战员赴汤蹈火的风采和事迹,也得到了我们媒体朋友的积极报道和宣传,扩大了有志青年认知消防、投身消防的感召力。

  借此机会通过媒体同广大青年再聊一句:上海消防从现役制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已经基本建立了符合消防职业需求和青年成长规律的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学历提升、荣誉激励、人文关怀体系,相信并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来上海消防一展才华、不负韶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