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4年1月16日) 2024-01-17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字号:

  人民日报: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成立五周年,请问示范区在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安排和考虑?

  顾军:2024年是示范区建设五周年,也是示范区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跃升的关键一年。示范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示范区工作推进会部署,以一体化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土地、项目建设的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示范区今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核心是紧扣一体化制度创新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牢牢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要深入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持续深化完善已出台制度创新成果,继续推出新一批“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二是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确保项目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三是要在“含绿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含金量”,打造示范区“创新场”和孵化器。具体来说,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制度创新与改革系统集成,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比如,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放权授权,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突破更多堵点卡点问题。

  二是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与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筑牢生态绿色基底。比如,持续深化重点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机制,开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协同保护。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集中度显示度。通过强化空间要素的跨域协同,加快水乡客厅、青浦西岑科创中心、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建设。

  四是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动能。重点是加快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大创新要素集聚力度, 推进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五是聚力共建共享与民生改善。重点是推出新一批公共服务清单、一批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同城待遇用卡场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六是健全工作推进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跨区域治理模式。

  新的一年,示范区将凝聚各方合力,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将制度创新效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努力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产业发展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提供示范区实践样本,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蹚出新路、形成示范。

  上海电视台:我们了解到上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想了解一下三年来有哪些经验是累积下来的,这一轮上海将如何更好支持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

  张忠伟:上一轮计划为示范区跨域项目一个库奠定了制度创新基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始委托中咨公司和上咨公司两家作为第三方机构对上一轮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进行评估。从评估情况来看,115个项目开工建设了91个,开工率达到80%,项目目标达成率90%,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示范区一厅三片有力推进,生态环保建设项目力度持续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全面提速,创新产业类项目也在加快集聚,同时老百姓感受度比较强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也在加速布局。很多人在讲,示范区在拔节生长,这四年变化很大,朝气蓬勃的局面形成了。同时评估报告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项目资源配置力度有待加强,重大项目对资金、土地和资源需求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要素资源整合和倾斜力度。另外,跨省域项目推进周期比较长,示范区刚刚建设开始,谋划了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在115个里面有26个是跨域重大项目,两省一市和两区一县项目审批流程不尽相同,建设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做大量项目前期工作,这些对接协调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评估报告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建议,也为我们这一轮的《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制度保障奠定了基础。

  针对上述审批环节流程长、加强要素保障的问题,两省一市探索了一些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一体化工作机制,包括一体化审批模式,比如沪苏嘉城际铁路,通过两省一市高效协作建立工作专班,从线路规划的批复到项目开工,仅仅用了1年时间,并实现了系统制式、技术标准、建设时序、运营管理“四个统一”。再比如,一院跨三省的方厅水院项目难度非常大,在项目建设当中探索形成了跨域项目立项、审查、招标、审批、监管“五位一体”的一体化审查新模式,把“多个文件多个章”变成了“一个文件一个章”解决了跨域项目审批的根节问题。通过这些跨域项目推进的实践,我们梳理形成了示范区跨域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审查审批管理实施机制。这套机制像相机的说明书一样可以推动其他跨域项目审批。最近刚刚审批了水乡客厅浦港路-金南路一体化立项、完成了设计方案一体化审查,接下来还将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委托审查、施工许可一体化审批方面进一步进行制度探索。

  刚才顾主任介绍新一轮124个项目,通过上一轮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推进这一轮底气更足了,经验也更丰富了。从上海的角度,我们会进一步会同江浙两省加大对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实施支持,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强化资金保障。对示范区跨域道路、省际断头路、重要水体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等项目,上海市级层面将加强统筹安排好市级建设财力资金予以支持。针对水乡客厅青浦区域的土地收储将采用市区联合收储的政策,为青浦减轻资金压力,为项目加快推进创造条件。

  二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上海目前已经针对水乡客厅等区域建立市区联合保障机制,在建设用地指标、耕占指标和指标周转方面给予专门支持,推动项目加快落地。

  三是强化重大项目调度协调。项目一个库在推进过程当中有大量协调调度工作,上海也将和示范区执委会、江浙两省发改委,还有苏州、嘉兴包括青吴嘉两区一县加强协同,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

  江苏广电:江苏省将如何推进实施示范区新一轮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进一步提升示范效应,形成更大的显示度?

  凌鸣: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将高标准建设示范区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紧围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重要使命,加强与上海、浙江战略协同,全力支持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实施示范区新一轮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将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结合”:

  一是突出存量和增量相结合。我们将按照量质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两轮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的“叠加效应”,推进项目建设尽快落地见效,为示范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加强在建项目的调度评估,及时破解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确保各个项目按序完工投产,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强化与上海浙江协作,协同推进新增重大合作项目的前期工作,迅速形成合力和举措,全力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二是突出建设和储备相结合。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落实示范区总体方案、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抓手,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协调推进一厅三片、一河三湖等重点项目建设,紧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谋划招引一批前瞻性未来产业项目,推动示范区加快形成重大项目建设滚动机制,不断提升示范区建设的集聚度和显示度。

  三是突出创新和示范相结合。目前示范区已推出了136项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有38项制度创新经验在江苏有条件的省际、市际毗邻区域复制推广。我们将围绕改革创新的重点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创新支撑保障。一方面,以支持政策为抓手,联合上海浙江共同推动示范区推出更多可操作、可落地的创新举措,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全面总结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创新经验,合力推动示范区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示范引领效应。

  浙江日报: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中有哪些浙江元素,浙江省如何推动行动计划落实?

  陈海涛: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特别是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编制过程中,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多次指导嘉善县统筹谋划、全面排摸对未来三年发展具有战略引领的项目。行动计划共纳入嘉善片区项目50个,投资总额1878.85亿元,与青浦和吴江片区保持同一量级。在项目遴选过程中,我们突出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聚力建设水乡客厅、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通过建设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研发总部综合提升工程,实施兰钧新能源、云顶新耀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项目,全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聚落。突出擦亮生态绿色底色,加快综合整治、污水互联互通有机更新提升等生态环保项目,投资额251.4亿元。突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共同推进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嘉青昆快速路等互联项目,布局建设区域急诊医学中心、嘉善技师学院筹建工程等,进一步提高示范区百姓获得感。

  新年开局就奔跑,上周四,浙江召开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进大会,会议强调要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强化要素保障、政策保障和服务保障,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增强重大项目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以“三个强化”抓好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一是强化联动推进。加强沪苏浙、省市县协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重点堵点问题。细化分解年度推进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高质量完成三年预定目标。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研究储备好政策工具箱,充分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国家政策红利,深化省支持嘉善“双示范”政策实施,争取更多计划内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清单、省“千项万亿”工程等项目盘子,推动资源要素向示范区倾斜。三是强化多方参与。广泛调动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等各方主体共谋共建重大项目,加强常态化项目谋划储备,滚动实施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的一体化项目,支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东方网: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青浦区将如何推动西岑科创中心等重点区域率先发力,以重大项目建设引领发挥战略赋能区优势?

  杨小菁:西岑科创中心是示范区“一厅三片”中上海区域的重要一片,整体分为东西两片。东片就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华为研发中心,2020年9月开工,历时三年多时间,即将于今年年中实现从建设到运营的“闪亮登场”。目前,8个组团土建已全面完成,总建筑面积约206万方,将直接导入近3万名研发人员,在这里进行华为终端芯片、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研发。紧邻着的西片是青浦会同上海市属国企长三角投资公司,高标准建设的西岑科创园区,目前以17号线TOD开发为主导的西岑“城中村”征收已基本完成,先导组团350亩已出让,未来这里将建成214万方数智赋能的世界级“水乡智岛”。东西两片面积上看都是2400亩,这两个2400亩加在一起同频共振,将联动打造长三角产业科创的“璀璨明珠”。

  从整个青浦来看,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牵引重大项目建设,上一轮示范区三年行动总投资1800多亿的51个项目已顺利实施,有力推动了空间开发和功能重塑。新三年,我们将锚定总投资约2000亿的56个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撬动,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示范区实践。总的来看,体现在三个“聚力”:

  一是聚力打造高效通达的“交通网”。连通虹桥的17号线西岑站今年即将试运营,从水乡客厅一体直达虹桥枢纽的示范区线全线开工,G50也将扩为8车道并增设下匝口,沪苏湖高铁年内通车、练塘站将全面启用,同时G15、G318和轨交2号、13号线“多箭齐发”,从通勤速度看,青浦30分钟可达人民广场,基本形成与中心城区快速联通、与周边区域紧密畅通的交通大格局。

  二是聚力打造产研共进的“创新场”。青浦有一条产业发展的长三角数字干线,沿着这条干线从东向西,美的全球创新园已结构封顶、将深化布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创新研发,网易国际文创园今年建成,将打造集电子竞技、网游孵化于一体的文创新空间,市西软件园正铆定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核心赛道扩区升级,另外,铆牢“AI+医疗”加快建设200万方东方生命港•青浦新城园和虹桥园,打造117万方“智造空间”,推动优质制造业项目“工业上楼”,让新质生产力充分涌流。从2023年经济指标来看,在重大项目牵引下,青浦规上服务业、社零、软信业、出口等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增长的韧性和活力充分彰显。

  三是聚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未来城”。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聚焦虹桥主城片区和青浦新城,加快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导入,启动实施第四轮社会事业三年行动、总投资165亿,目前红房子医院已运营并覆盖示范区服务长三角、苏浙皖门诊量超1/4,中山医院新城院区已开工、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已完成收储、将建设4大新工科学院,上一轮建成的元荡、蓝色珠链等生态治理工程目前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新三年将持续推进淀山湖岸线贯通、太浦河清水绿廊、新城绿环等建设,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下一步,青浦将在执委会的精心指导下,携手吴江嘉善,奋力打造新时代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典范。

  新华日报:苏州南站科创新城是这次示范区重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的亮点工程,能否介绍一下目前项目进展情况及未来展望?

  王国荣:在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除水乡客厅三地共建项目外,吴江区共有51个项目纳入行动计划,计划总投资近2170亿元。其中,重点领域(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项目共43个,计划总投资近2050亿元;重点区域(苏州南站科创新城片区)项目共8个,计划总投资超120亿元。

  苏州南站科创新城是示范区“一厅三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示范区内最主要的对外交通门户—高铁苏州南站为核心,建设的一座展现枢纽经济特征、集聚文教科创产业、融合现代风尚与人文生态的高铁新城。目前,该片区的总体城市设计已完成,规划范围20.6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668万平方米,苏州南站交通枢纽工程元旦节日期间结构已经封顶,央视新闻频道也予以报道,将在今年沪苏湖铁路正式通车时建成启用。未来,随着沪苏湖和通苏嘉甬两条高铁在此“十字交会”,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联通通道进一步增多,通达时间大幅缩短,将有效促进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同城化”效应叠加放大。

  我们将用好机制创新、资源禀赋和产业扎实等优势,全力打造全国首个蓝绿生态TOD高铁科创新城,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数字科技、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桥头堡,为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大的科创活力、持久的产业动能。

  以央企、国企绿色总部为主体,发展“水务-泛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碳中和服务业高地。抓住吴江智改数转网联、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态势,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硬科技企业总部。利用苏沪两地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优势资源,结合优质生态环境,发展康养、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业,打造示范区医疗服务高地。用好高铁科创新城周边的湖泊、村落等自然生态空间,围绕文化休闲和数字创意,打造户外蓝绿休闲目的地和村落数字创意产业示范。

  此外,我们还将在苏州南站周边布设低空飞行起降点,这既是我们努力实现科创新城枢纽作用最大化的系统谋划,也是吴江立足苏州低空经济发展先导区定位所做的积极探索。在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低空经济成为示范区高水平建设的新引擎、新亮点。

  吴江区将按照示范区执委会、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聚焦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落地落实,坚决扛起属地主体责任,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精准开展协调保障服务,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用地指标、环境容量、综合能耗等资源性要素向重大产业项目优先配置,让企业的“等候期”成为政府的“服务期”,能快干则快干,能多干就多干,用项目建设的显示度提升示范区的标识度,在践行国家战略中彰显吴江担当、展现吴江作为。

  嘉兴日报:结合本次发布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嘉善县将如何推进水乡客厅和祥符荡创新中心等重点区域项目?

  张锡锋: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示范区未来建设的“路线图”。嘉善将坚定不移沿着擘画的蓝图,举全县之力推动“一厅一心”等重点区域建设,“一厅”就是水乡客厅,“一心”就是祥符荡创新中心。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嘉善片区接下来的主要举措。

  一是全力配合水乡客厅建设。去年,我们创新方式,加大力度攻坚方厅水院建设,推动一期项目先行建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配合业主单位,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推进,力争方厅水院一期项目年底竣工,二期项目按既定计划加快推进。同时,聚焦市政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三十八路(嘉善段一期)等重要功能节点建设,推动蓝环嘉善段一期工程下半年开工建设,并谋深谋实会展村苑(一期)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全速推进嘉善片区新三年建设。围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要求,我们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编制祥符荡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五新跃祥符”行动,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优化等8大工程、26个重点项目。今年,我们将开工建设长三角智慧绿洲、浙大二院嘉兴医院等13个项目,明年启动市域铁路西塘站综合体等5个项目,以项目建设显示度体现示范区推进辨识度。同时,我们将继续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持续推进沪苏嘉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以交通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发展一体化。

  三是全面建强祥符荡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级科创湖区”定位,持续优化一流湖区人才生态,2024年集聚高端人才1000人以上。同时,突出科产联动锻造新质生产力,依托浙大智慧绿洲、祥符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等科创载体,打造“科研教学+实验研发+成果转化”矩阵,重点建设张江合作园区,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园,并大力引进一批优质科技型企业。

  总而言之,嘉善将与青浦、吴江继续紧密协作、握指成拳,切实抓好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为示范区新三年建设贡献嘉善力量。

  第一财经日报:下一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科创协同创新领域有哪些新的规划和做法?

  顾军:我们将落实示范区工作推进会部署,坚持制度创新引领、区域联动发展、功能全面塑造、开放协同创新,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一座大的“创新场”和孵化器。具体来说,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着手制订示范区打造成为“创新场”和孵化器实施方案,引领和指导示范区新一轮的创新发展,加大对示范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要载体的布局,研究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努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夯实科创与产业支撑,为全国高质量发展贡献经验和力量。

  二是聚焦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建设,制订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发展规划,建立跨省域协同运营机制,打造跨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共同体。强化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促进示范区多板块联动、多主体协同、多目标耦合,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创及产业力量与优势资源,加速创新要素跨域流动,推动优势资源高效集聚。

  三是进一步发挥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等功能性平台和市场专业力量积极性,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对接,提供更多创新应用场景,大力培育创新业态;加强招商联动,加快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导入,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产业方向,加速示范区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跃升。

  下一步,示范区将着力优化提升一体化创新空间布局,发挥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引领优势,构建跨域孵化和一体转化网络,促进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和谐共生,建立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体系,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的跨域科创发展新模式,努力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产业发展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提供示范区实践样本,致力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增长极。

分享: